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本管理的实现要树立人才第一、“人人是人才”、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等正确的人本观念;要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顺应人性进行管理;要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做好人才开发工作;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肯定理性管理的同时,更加侧重于人的非理性因素,培养共同的组织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人本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人民性,他始终把人民作为社会活动的价值主体和评判主体。其人本思想体现在超越贫穷、共同富裕、民主法制及“三个有利于”等方面的论述中,体现了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陈白沙的政治思想包括"士不居官终爱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民本思想。"士不居官终爱国"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无负于斯世斯民"体现了其政治思想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高教事业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红 《教育科学》2006,22(2):44-4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产物,也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任务而做出的及时、明智的战略调整。这一新的发展观必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引,使之沿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两个"为本"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和教育"以文化为本"。"人"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人"来说是"末" "文化"对"教育"来说是"根本","教育"对"文化"来说是"末"。人和文化对教育来说是目的,而教育对人和文化来说都是应为之服务的手段而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应当包括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 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 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感召力量,它推动人们去感受生命过程。文化之所以是教育的本与根,之所以也是教育应为之服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简单地说,没有人,固然没有文化,然而反过来,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核心要义,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使然。关注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问题,追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把握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才真正具有广泛的人民性,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它是表意的书写符号系统。早期的汉字从形体、构形上反映了先民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先民们通过自身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选择适合的符号建立了汉字符号系统。观察早期的汉字字形可以发现,先民们的“人本位”意识影响了汉字结构类型的分布以及汉字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本文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入图书馆管理之中,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社会本位的传统特征,即片面地以社会发展遮蔽人的发展,造成“人学空场”的弊端。德育与人的陌生与隔离,使其不仅实效低下,而且由于其与“人的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相悖,迫切需要改革。在对德育的社会本位这一传统反思的基础上,人本德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顺应我国新时期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本德育理念和模式有必要也有可能成为现代德育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