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2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教育   9850篇
科学研究   282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553篇
综合类   82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29篇
  2014年   766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1119篇
  2011年   1178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960篇
  2007年   1179篇
  2006年   1165篇
  2005年   1021篇
  2004年   954篇
  2003年   885篇
  2002年   681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ignificance of IT in the context of non-digital social enterprises (S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viability of such SEs have been less studied them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 the era of ubiquitous IT, SEs have increasing pressures to cope with the ever-dynamic technological domain while balancing their dual objectives. Data from a single revelatory case of Jaipur Rugs (JR), an SE situated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India), is used to fathom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SE context with a focus on the sociomaterial phenomena of IT emergence. Using the three fundamental notions of sociomateriality theory (relationality, performativity, and practice) this interpretive study understand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E’s attempt to balance its financi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use of IT, the SE 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shared value, yielding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o the business (financial viability) while simultaneously ensuring sca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social impact. 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perspective of IT a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situated in sociomaterial practices and fills a gap i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such phenomenon in the rich context of SEs where achie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dual goal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non-human (IT) agents.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早期学校运动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中国早期学校运动会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学校运动会从单一的体操游戏到综合性运动会的发展特征。认为早期学校运动会的影响为:改变中国人传统体育观念;妇女体育得到重视;传统武术得到发展;锦标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企业体育目前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企业体育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存在的不足 ,找出原因。借鉴国外企业体育的发展过程 ,从而得知职工体育俱乐部是我国企业体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赞助对赞助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赞助对体育和赞助企业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活动。本旨在通过分析体育赞助对赞助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为体育赞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综合考察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百年发展历程.研究认为:1)近代学校武术是在古代学校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教育需要是分不开的;2)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首先是来自于"土洋之争","尚武精神"在学校得到捍卫,但是武术教学情况发展很不平衡,武术师资经历了聘请到培养的过程;3)现代学校武术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体育院校武术教育不断扩展,各地武术馆校层出不穷;4)近现代学校武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学校武术得到了新发展;学校武术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作保障;学校武术水平的提高是以师资力量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省民营企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职工对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锻炼自觉性不高,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企业领导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滞后,体育经费投入较少,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不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品牌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品牌已成为打败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武器。广州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只有致力于品牌培育,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发展状况、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培育品牌的对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州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打造品牌、科学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种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是明确的 ,只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学校兵操兴衰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式体操在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与发展、衰落与废止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军国民教育思想和中国留日学生对兵式体操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兵式体操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弱点以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是导致学校兵操衰落和最后废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和教学实验法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教育技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学习为愉快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效应,使学生能开拓性地理解记忆和联想,让抽象变为直观和现实,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