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79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教育   110555篇
科学研究   10718篇
各国文化   246篇
体育   8971篇
综合类   9498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628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778篇
  2021年   1443篇
  2020年   2024篇
  2019年   1318篇
  2018年   609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1067篇
  2015年   3617篇
  2014年   9600篇
  2013年   8273篇
  2012年   11866篇
  2011年   12072篇
  2010年   9094篇
  2009年   8240篇
  2008年   9515篇
  2007年   11985篇
  2006年   11522篇
  2005年   10226篇
  2004年   8754篇
  2003年   7527篇
  2002年   6009篇
  2001年   4694篇
  2000年   2528篇
  1999年   810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40篇
  1957年   9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reating and disseminating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teaching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hallmark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However, new university business models have called into question the ‘bundling’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sustained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s found little evidence of an insolu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We use 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s presented in two sets of institutional texts currently influential in UK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environment statements and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provider submissions (a total of 2143 documents and 12,492,071 word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while universities emphasise the value of research to their teaching, they do not always emphasise (or sometimes even decry)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on their research. We empirically evidence that, according to what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write in institutional text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not always in a mutually beneficial entanglement, but often rather a one-way relationship in which research expertise and institutional prestige are used to bolster claims of teaching excellence.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both the vision and the purpose of a university in regulatory exercises and wider policy, but also speaks to the broader idea and practice of being a univers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相似文献   
2.
The notion that the stories of our lives shape dispositions towards imagined futures is another lens through which university underrepresentation should be viewed. A storied lens attends to how futures, like university attendance, are storied during childhood to the extent that some youth imagine, and therefore plan, these futures as natural progression. Such was the case for study participants, indicating that childhood stories contain answers for mitigating social reproduction connected to parent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forces within the home. Examining social mobility through the underexplored storied-futures grand narrative presents unique solutions that lay hidden within the dominant meritocratic grand narrative.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来"的用法异常复杂,仅其助词属性下就又可以细分出六七种不同的用法,但这些用法大多并未能沿用到现代汉语共同语中,这也包括用作动态助词的"来"。从历时发展来看,动态助词"来"产生之后,在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阶段的使用并未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是在共同语中逐渐衰落了,今天仅在偏南方的一些方言中还有所使用。作为动态助词,"来"的衰落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身功能负担过重,以及在使用中受限制过多的内因作用,也有系统内部成员竞争的外因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达的体育文化为美国小镇体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研究以美国体育小镇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及ArcGIS地理信息绘图等方法和技术对美国体育小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体育小镇的布局属非均匀化发展,存在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且表现出"马太效应"。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体育小镇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机制,并以典型案例对体育小镇运行特点进行了剖析。建议我国体育小镇的建设应从目标引领、政策驱动、环境支持、形成正反馈循环和塑造灵魂等方面思考以推动体育小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在高校教育中,田径课程是一门价值深远的体育课程,它不仅有增强人体机能、改善体内系统的效能,同时还有拓展视野、扩大交际范围和增强自我能力的作用,作为在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门课程。在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里,传统的田径教学同大学生的自我能力发展要求已经不相适应,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主要问题和几项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高校的田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锻炼与针刺组合对退行性膝关节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针刺组(单纯针刺)和锻炼组(站桩与针刺组合),对其实验前后疼痛程度(VAS)、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及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MBPU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局部温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锻炼与针刺组合可以明显缓解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提高皮肤温度;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效应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吸走了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本。清远农业生产经营青年人才缺乏,成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制约瓶颈。既然人才不可能短时间回流,应充分利用省职教基地的高校人力资本,通过在基地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心的形式,以高校智库资源为引领,凝聚科研院所、农业生产流通社会组织和规模龙头企业等形成发展联盟资源体,推进清远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4所师范类国家级示范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目标、内容、结果、特色的梳理,了解教师发展服务支持的四个疑问、四个转变,以及提出师范院校如何更好地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支持的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