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直缠绕攀爬的蛇形机器人是基于模块化的P_R(pitch_roll)关节,以串行总线舵机作为关节驱动装置,其控制系统采用协调级和执行级配合的二级结构,以空间三连杆组成的蠕动爬行作为基本步态,实现了蛇形机器人具有垂直缠绕攀爬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体育科学》2002,22(5):138-140,F003
  相似文献   
3.
麻鸭     
麻鸭是我们农村里养的一种禽类,它长着灰灰的羽毛,扁扁的嘴巴,嘴的边缘有一点儿黄褐色。它的步态很像鹅,速度比鹅稍快一点。它常常在池塘边玩耍,喜欢用嘴啄泥,有时它还钻到水底捉些小鱼或小虾。麻鸭挺凶的。在老舍先生写的《母鸡》一课中,说那只母鸡常常欺负鸭子。可是我家的这只麻鸭不同,它比其他鸭子  相似文献   
4.
不同走步姿态的运动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录像、测力台和八通道无线表面肌电仪同步的方法,对9名受试者进行不同走步姿态(内八走、正常走、外八走)的测试,运用录像解析系统、三维测力平台软件(版本V5.2)和肌电数据处理软件获得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学数据。结果显示:(1)外八X方向的力值是最大的,正常走在Y方向和Z方向的力值是最大的。(2)在正常步态中,半腱肌平均肌电的值是最大的,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内.对抗骨盆的扭转。内八步态中半腱肌和腓肠肌内侧平均肌电的值都比较大,导致用来对抗骨盆扭转的内回旋程度超过了骨盆扭转程度,从而形成了内八的走步姿势。外八步态中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外侧平均肌电的值是最大的,使得骨盆的外回旋程度加大,从而造成了外八的走步姿势。(3)在正常步态中原动肌的积分肌电比较高,说明肌肉用力比较大,在此过程中人体给地面以较大的作用力,同时地面给人体以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足环节模型构建模式与踝关节角度参数的变异性规律,针对性研究人体下肢及足环节运动时合理选择相关模型,并为正确定义环节角度参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试验对象小腿环节和足环节特征点粘贴反光球,以构建国际通用的3种足环节模型和国内普遍使用的2种足矢量模型;通过三维影像捕捉系统获得反光球的三维空间坐标数据;由相关分析软件计算出人体常速平面行走过程中不同足模型产生的踝关节角度变化值。结论:数据验证与理论推理得出,足尖模型不适用于构造踝关节,跖趾关节模型只能应用于高配置运动捕捉实验室。因此,研究推荐使用跖趾模型。三点角和四点角是矢量模型,构造关节角度不准确且有较大误差。与环节角相比,三点角放大了踝关节角度,四点角缩小了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只适合一些特殊试验条件下的粗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胖症患者运动步态对下肢骨骼承压性的影响。方法:将美国生产的Fastec Imaging高速摄像机置于人体行走的正侧面,受试者以正常行走的步速沿既定路线行走,随机拍摄,采用艾里尔配套的解析软件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比利时RSscan公司生产的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insole对受试者下肢骨骼承压型进行测试。结果:步宽肥胖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的步长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相对步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双支撑时期,肥胖组显著大于对照组。单支撑时期肥胖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其余时间参数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足跟着地时,肥胖组踝关节角度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肥胖组髋关节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在单支撑时相中,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角度肥胖组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的改变,但无显著性意义。当足趾离地时,肥胖组在膝关节、踝关节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骸关节处的屈曲角度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运动步态下肥胖组右下肢的腓骨、足骨平均峰力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右下肢髌骨所受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胫骨、足骨所受冲量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其它区域肥胖组虽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症患者运动步态下下肢骨骼所需承压性大于体重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刘沉 《考试周刊》2011,(68):186-187
步态研究日益成为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步态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热点问题的综述.指出步态研究方法在朝向实用性、准确性、系统性方向发展。步态研究的应用能够为行走功能评定、指导治疗、疗效评定,以及行走辅助功能设计提供参考外,应深入研究步态与人体运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运动过程(如姿态控制、步态等)中所产生的高变异性是与运动能力下降、病理学表现等相关联。但随着动态系统理论在运动 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深入,该观点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近期的研究表明,研究运动中的变异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并已成为应用动态系 统方法研究人类运动稳定性的重要评价。本文回顾了动态系统理论及其方法在姿态控制和步态转换领域的应用,认为将非线性系统中变异性特征 的研究方法引入到运动科学领域,并力求指导运动模式的形成和训练实践,可以为人们实现运动控制理念的更新、运动训练科学的转化,提供全新 的思路和途径。此外,人体运动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分析和量化该系统协调运动模式中的变异性有助于理解变异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能 为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秀丽 《体育学刊》2011,18(4):141-144
结合华南师范大学附小20名女童静、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数据、穿鞋习惯、消费观念等,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儿童出现的主要足部不适症状进行分析,指出中国6~10岁童鞋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是与脚的形状相似,成扇形,为足的自然生长发育创造条件;二是儿童走路时鞋子产生弯折的部位符合儿童足的比例,不应只是成人鞋的翻版;三是通过增加足中部及足后跟稳定性的方法达到减小足底压力的目的。并建议小童、中童、大童鞋的划分标准以年龄为依据,而不应以鞋码大小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步态周期质量测评的需要,提出了利用关键节点描述步态周期的方法。该方法以步态周期所选关键节点为基础,能够实现步态周期关键姿势的采集描述,并能对步态周期数据进行筛选和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