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消息"词汇化的过程,指出其动因是高用频、汉语双音化趋势和VO句法结构的类推影响。反义复合词"消息"在先秦时代已经萌芽,由反义并列短语变为反义复合动词,成熟不晚于西汉,由反义复合动词变为名词,不晚于东汉末。名词"消息"词汇化之后,旧有义项与用法消失,新的用法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我国关于汉语规范字的集大成性质的语言文字法规。它在整合原有字表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进行了增删,弥补了不足,使之更加符合当代语言生活实际,突出时代性和通用性。《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制定立足于较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一、二级字表的研制,即判定哪些字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通过从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彻底废除类推制度、从旧兼从轻原则、限制法院自由裁量权、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要件科学化、"责之法定"、"刑之法定"等七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的特点、思维的特点、以及类推的本质为二语习得中的类推提供了可能性并把其变为了现实,使其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各方面的习得中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题目: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产物中没有同分异物体的是( ) A.2-甲基丙烷 B.丙烷 C.丁烷 D.乙烷 分析:甲基是由CH4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烷烃可以看作CH4分子中氢原子被若干个甲基取代,甲基中氢原子又被若干个甲基取代,依次类推得到不同的烷烃.CH4又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可以得到确定烷烃及烷基对称氢原子的两原则:  相似文献   
6.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根基。它是对罪刑擅断主义的彻底否定。这一原则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至今,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项原则,甚至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内容,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我国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在摈弃了类推制度之后于1997年新刑法中正式以立法形式予以确认的。其价值内涵和内在要求,在新刑法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是罪刑法定主义在我国刑法中最完整的体现,同时它也是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中确立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它废除了沿用18年之久的类推制度。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的人权,完善民主与法制,开辟刑法发展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伟国 《今日中学生》2007,(19):34-35
公历一年有12个月,但不少人并不知道其英语名称的来历.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罗马的英语原来只有10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恺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月,依此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相似文献   
9.
"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在其《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这样写道:"管理者的本分,在求工作之有效."以此类推,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追求班级管理的最大效益.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达到班级管理目标的有效方式,也是促成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一”,这是一个问题。“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反:类推。“举一反三”,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自孔子时代以来,“举一反三”就是知识被掌握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