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教育   7631篇
科学研究   2427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523篇
综合类   66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5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1071篇
  2012年   944篇
  2011年   1080篇
  2010年   869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938篇
  2005年   773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current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pandemic has spread to about 220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nd ha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deaths globally. Infections are still on the rise, and the impact on the global death rate could be devastating. There are fears over the likely impact of a large number of deaths on body sourcing and handling of cadaver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Historically, epidemics come with several challenges and have often led to some level of negligence of ethical practices and health and safety regulations associated with body sourcing and handling. The authors highlighted some emerging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focusing on Africa and Nigeria in particular. These problems include a higher risk of coronavirus exposure for body handlers, shortage of cadaver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lack of standard regulations leading to unethical body sourcing and handling, and a lack of monitoring and collaboration needed for a well-coordinated Covid-19 pandemic response strategy. If these issues are ignored, the previous gains made in anatomical ethical practices may be destroyed. Some useful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making geared toward prevention or curtailing these emerging issues have been instill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汇川公司H2U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通信技术,实现了两个H2U系列PLC之间基于RS-485的通信,并详细介绍了PLC之间通信的硬件连接方式、通信串口参数配置、触摸屏画面的设计以及程序实现。所讨论的方法已在采用H2U PLC及辅助设备组建的"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可以拓展应用于多台H2U PLC之间以及其他设备与H2U PLC之间的RS-485通信实现,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机遇与挑战,图书馆新系统平台建设刻不容缓。旨在探讨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为建设一流高校智慧图书馆提供实践案例与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梳理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脉络,在盘点现有的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南京大学为例,探索图书馆新系统平台的建设方案。[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将通过建设一体化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并打造NLSP,提升图书馆资源管控和知识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探究用户使用电子书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有助于电子书产业走出缓慢的发展困境。[方法/过程] 以UTAUT2、使用满足理论为基础,从需求满足和外部情景因素两个层面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并将需求满足细化为内容需求、社交互动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3个测量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有效样本1 013份,使用AMOS21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需求满足、阅读习惯、价格价值、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激励措施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作用,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网络期刊的两种编目方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书馆网络期刊的两种编目方式集中编目与分散编目进行比较。根据网络期刊的内容和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选择这两种编目方式,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比赛现场与录相观察、献研究、访问调查等方法,对5A杯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集体项目A2加分分值偏低现象做分析,结果表明:独创性的加分是一个空白;身体动作使用的加分因难度不成立而不能给予加分的现象普遍存在;器械的使用加分因器械运用单调和与难度配合时不合规则要求而不能加分的数量过半;熟练性加分因抛器械高度不够,或接器械时未能达到规则要求而不能加分的数量达2/3,目前只有运动员之间合作的加分是我国集体项目A2加分中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女生血清睾酮(T)、皮质醇(C)水平及VO2max等指标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血清T、C水平、T/C值及VO2max的变化随月经周期均有一定变化规律;T/C值的波动和VO2max的波动一致。提示:女大学生存在最大运动能力变化周期,但与运动员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其健身运动于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安排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讨论了在Windows界面下通过Winsock2 SPI实现软件防火墙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一段示意代码。  相似文献   
10.
Archival science is to be regarded as a system. The properties of that system can be investigated and integrated. The methodology to do so has been tested in two research projects which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as examples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view of archival science as a system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knowledge and as a demonstr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archival theory. This article presupposes that the archival discipline is also a “science”. Many have argued against the idea on the basis of a common perception that a science is a type of study entirely objective by virtue of the rigorous manner in which i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tricted range of topics to which it applies. In fact, the activity of science is based upon a complex framework of assumptions that make it possible for the landscape of the scientific endeavour to be redrawn over time, and, while striving towards objectivity, considers it to be an unattainable ide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