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5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普遍存在基础信息壁垒难破、产学研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本研究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看作一个共生系统,从其内部共生要素的行为特征与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构建服务运行机制,对解决服务现存问题,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运行现状为出发点,从5类服务参与群体中选取15名研究样本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扎根编码的方法提取服务运行的影响因素,并结合4种共生模式下服务系统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构建服务运行机制。[结果/结论] 通过构建共生视角下的服务运行机制,以及梳理现有运行机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资源保障机制、完善协同合作机制、健全激励评价机制以及创新服务宣传机制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共生观念中,传统与现代是一脉相承的,传统与现代的实质就是继承与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设计师只有在共生观的指引下,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多借鉴他人经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多方面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不断设计出符合人的时尚追求,适应人们审美文化需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中小学(U-S)文化互动的理想追求是共创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十分曲折的演变,终因有着共同的事业而走向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文化共性在于: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变革时代都有敢为人先之精神。从差异看,大学更类似共同体,而中小学更像社会组织。大学文化以知识创新和思想批判为基调,中小学文化则以实践为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的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旨在加强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协同,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方法/过程]基于博弈论思想和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从舆情主体角度考虑,通过对各阶段博弈模型的分析和求解,深入挖掘网络舆情发展路径中各个博弈方的最稳定选择,构建网络舆情协同共生机制。[结果/结论]提出强化共生单元协同交互功能、营造正向共生环境、打造对称互惠一体化协同模式等对策,为政府和社会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毛荐其  刘娜 《科研管理》2015,36(2):19-25
本研究从技术生态的视角尝试性地阐明技术的生态作用机制以及该机制对技术开发的影响。探讨技术竞争、技术共生、技术生态因子与生境因子对技术生成的作用机理并提出有关研究假设。以山东省技术密集型企业调研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共生对技术生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生态因子中的知识、技术元对技术生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境因子中的技术研发资源与技术资料来源对技术生成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共生发轫于生物学,后被延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共生既是一种关于结构的范畴,又是一种关于行动的范畴,其本质在于共生关系主体间的资源依赖关系。从生物学共生到经济学共生再到公共管理共生,共生关系主体属性的跨越性极大,为此建构了“资源相互依赖性---组织自主性”分析框架。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还有现实依据。共生关系演进具有普遍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概莫能外,只不过演进的机理有所不同。将共生理论里共生环境要素进行解构,提出共生关系演进机理的三个层次:共生宏观环境、共生中观环境---共生制度、共生微观环境---共生机制,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津的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基于共生理论构建高端航运服务业集群共生系统,建立该服务业对共生系统能量增值贡献的分析模型.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当高端航运服务企业为航运客户提供服务时,共生系统的总能量将增加,而具体的增量与高端航运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收费比率有关.因此,高端航运服务业对于整个航运共生系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天津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十分必要.最后,对天津高端航运服务业集群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的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知识工作胜任力要素族内协同互补、族间共生抑制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的知识工作者胜任力评价方法,并以某高校知识工作者为例,对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优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社会共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基本存在方式.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共生关系中,只有两者的主体利益得到保障,互需资源相对稳定,具有双向选择自由,加之约束条件制衡,两者的共生关系才能够形成与维持.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主要通过“斗争—妥协”的方式来合理分享资源,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优化两者的共生关系,达到教练员与运动员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共生理论的视角辨证分析,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有师徒身份下的伦理共生、权利义务下的平等共生、收益分配下的互利共生、事业追求下的业缘共生等主要类型,表现出身份拟制的伦理性、合作过程的契约性、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价值目标的一致性等基本特征。正确认识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类型与特征,积极构建、优化两者共生关系,有利于开创两者和谐共生关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