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26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1922篇
教育   160426篇
科学研究   23160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8875篇
综合类   5821篇
文化理论   629篇
信息传播   13506篇
  2024年   913篇
  2023年   3920篇
  2022年   2370篇
  2021年   3209篇
  2020年   3359篇
  2019年   3567篇
  2018年   1841篇
  2017年   3252篇
  2016年   4527篇
  2015年   7777篇
  2014年   16964篇
  2013年   12974篇
  2012年   14849篇
  2011年   15761篇
  2010年   14129篇
  2009年   13437篇
  2008年   15526篇
  2007年   12538篇
  2006年   9860篇
  2005年   10012篇
  2004年   11042篇
  2003年   9231篇
  2002年   6497篇
  2001年   4790篇
  2000年   4244篇
  1999年   1327篇
  1998年   885篇
  1997年   684篇
  1996年   659篇
  1995年   515篇
  1994年   447篇
  1993年   328篇
  1992年   319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针对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展开了研究,先提出了幼儿个性发展的多元评价的构成内容,然后总结了几点完善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各评价主体的合力,加强科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优化动态化评价,成长档案融入个性化元素等,旨在充分发挥出多元评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媚 《江苏教育》2023,(44):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要做到加深理解,必须通过熟读,读透语言,体味具象,洞察意蕴。传统“朱子读书法”囊括了计划、熟读、思考、力行的整个阅读过程。其中,熟读是指细读、精读、逐字逐句读。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自控力弱,相同文本的“反复朗读”往往有口无心,阅读教学亦忌机械重复。因此,教师要在传统熟读法的基础上,取其精髓,探索适合儿童心智特点与思维水平的熟读策略。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意义] 灰色预测法可有效处理情报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小样本数据,通过对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灰色预测法在情报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综述情报研究中涉及灰色预测法的相关文献,从数据选取、模型构建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当前情报研究中灰色预测法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结论] 在方法应用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数列灰预测,且模型集中在单变量灰色预测模型,根据预测对象不同,灰色预测法已经在包括期刊分析、图书馆运行管理、热点主题分析及科研机构评价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未来可根据预测对象特点及研究目标尝试不同的灰色预测方法,扩宽灰色预测法在其他方面的情报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综合性强的学科,虽属理科但同时又兼具文科的记忆性,因此这些特点也让化学的教学在组织和设计方面与众不同。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高效的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但是对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本文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