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集训队10名队员在海拔2366米进行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对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较初期有所提高。提示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适当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生理效应有一定的作用;WBC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有所增加,表明高原训练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高原训练第一周内训练负荷较大是引起残疾人运动员血象指标在训练初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建议全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特别是对免疫机能指标的监控;安排适合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训练负荷,与健全人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区别对待,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法,将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分为4组(每组6人),分别进行4周低住低练(LoLo)、高住低练(HiLo)、低住高练(LoHi)和高住高练低练(HiHiLo),旨在探讨不同模式低氧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血象指标RBC、Hb、Hct和WBC动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结论认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中RBC、Hb和Hct的变化幅度、特点与规律存在一定差异,与高原训练比较也有所不同;HiLo、LoHi和HiHiLo3种低氧训练模式均能明显提高运动员的RBC、Hb和Hct,但不同模式提高程度不同,RBC表现为HiLo〉HiHiLo〉LoHi〉LoLo,HB和Hct表现为HiHiLo〉HiLo〉LoHi〉LoLo,RBC与Hb和Hct的增加不完全同步;4周3种模式低氧训练效果至少可以保持2周,而HiHiLo组训练后保持Hb的能力要优于HiLo和LoHi组;不同低氧训练模式虽对WBC造成一定规律性的改变,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的结果表明,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机体免疫机能虽有影响,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刘艳 《体育科技》2012,33(3):61-64
探讨运动员高原训练之后返回平原训练的血象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取10名广西自由式摔跤男子运动员高原训练之后返回平原训练的不同时段(第3、14、28、35天),分别测试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及分类、血小板(PLT)等18项血象指标。结果:RBC、HB、HCT在不同时段出现不同的变化,其中第3天至14天是逐渐下降的过程,14天形成一个低谷,28天回升到高峰,第35天又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及分类、血小板等指标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员高原训练之后返回平原训练的不同时间血象指标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对评定高原训练的效果及运动员机能状态和体能的恢复情况的准确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IgG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G)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子量约为15万~16万,沉降生活费数约为7s.IgG是动物和人体血浆的重要成分之一.血浆蛋白质的成分多达70余种,要从血象中分离出IgG,首先要进行尽可能除去其他蛋白质成分的粗分离程序,使IgG在样品中比例大为增高,然后再纯化而获得IgG.就其方法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现代五项运动员4周HiHiLo低氧训练对血象指标及最大摄氧量的影响,探讨HiHiLo低氧训练提高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效果,为其确定低氧训练提供指导.对象和方法:将10名江苏省现代五项运动员随机分成HiHiLo组和LoHi组.HiHiLo组每晚居住于15.4%O2浓度低氧环境10 h,白天除照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运动(15.4%O2氧浓度环境下,以80%VO2mRx强度蹬30 min功率自行车,RPM为60转/min).LoHi组居住于常氧环境,其他与HiHiLo组相同.测定低氧训练前后最大撮氧量(VO2max)、PWC170及实验期间每周血象指标(RBC、Hct、Hb).结果:4周的低氧训练后,HiHiLo组期间RBC、Hot、Hb明显升高(P<0.05),且在第4周出现高峰值,LoHj组血象指标变化不明显.同时HiHiLo组VO2max、PWC170分别提高了4%和11%,而LoHi组只增加了2%和5%.结论:HiHiLo低氧训练能明显改善现代五项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补充BCAA对长时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长时大强度训练的动物模型,对训练时补充BCAA后血液中Hb、T/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时大强度运动时,补充BCAA可明显减轻疲劳,阻止Hb降解,但对白细胞分类无影响,并推知造成长时大强度运动后中性粒细胞血象的主要原因是肌肉细胞谷氨酰胺转运系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人们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医院作健康体格检查,特别是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运用实验法探讨拳击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的血象变化。结果发现:亚高原训练期WBC虽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进而得出亚高原训练能引起血象指标变化的结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住低训(HiLo)提高橄榄球运动员体能的效果。将14名国家男子橄榄球队运动员随机分成HiLo组(n=8)和LoLo组(n=6),进行为期4周的实验。HiLo组每晚在O2浓度为14.7%的实验室居住10h。每周除正常训练外,还有3次30min在O2浓度为15.4%、强度为个体72%V.O2max的功率自行车运动。LoLo组的训练方案与HiLo组相同,但没有低氧居住和低氧运动。每周3次的30min功率自行车运动在常氧环境下进行,强度为个体80%V.O2max。结果表明,HiLo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12min跑成绩明显提高;对4种距离折返跑时间、球门折返跑等无氧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帮助;对Hb等血象指标的提高没有显著作用,但可以保持运动员正常的Hb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PN1基因多态性与HiHiLo训练效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2 800 m高度进行30 d HiHiLo训练(低氧暴露10 h/d、除白天常氧训练外,以75%.VO2max强度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测定训练前、训练后第4 d、第7 d、第16 d、第23 d和第30 d的RBC、Hct和Hb等血象指标,应用PCR-RFLP方法解析基因多态性。结果:FPN1基因rs1123110和rs4145237多态性与血象指标的初始值不关联。经30 d HiHiLo训练训练后,rs1123110位点TT型RBC、Hb、Hct的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TC型;TT型Hb、Hct从第7 d、RBC从第16 d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至第30 d。rs4145237位点GG型RBC、Hb、Hct的平均增加量显著高于CG型;GG型Hb、Hct、RBC从第16 d开始显著增加,随后持续升高至第30 d。结论:rs1123110的TT型和rs4145237的GG型与HiHiLo训练效果关联,可以作为预测血象指标训练效果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