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只有将记者的职业标准由"真实"(真实的事实)退到"自由心证",这一行业才能一方面实现整体追求"真相"的目标,另一方面,普通人,而不是上帝,才可以继续当记者. <判断真相的权利属于公众>一文发表后,有新闻界的同行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在文章中论述的是媒介传播的法律底线,但是,从媒介自身的立场看,传播的底线又是什么?"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道,"真实"不能成为媒体传播的标准,否则,表达自由就将无法实现,因此,法律的底线"应当容许"虚假新闻的传播.但是,作为一家媒体,尤其是负责任的媒体,不能将法律底线当作职业标准,随意"容许"自己成为虚假新闻的传播平台,那媒体的传播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媒体传播的职业标准,应该是从业者的"自由心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民事证据法主要体现为判例及司法官员的论述,现代证据法中的多数证据方法在当时都已出现,书证和人证是民事证据中最重要的两种。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也较合理。与刑事证据法相比,民事证据法存在着立法简单、举证责任的分配多样化、证据受重视程度不足等现象,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民事诉讼本身不受重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司法技术的民众化取向,如何运用经验法则这一传统资源成为一个当前司法改革的崭新课题。在司法技术理性的规范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摆脱隐藏文本的尴尬,走向契合民众化正义观感的公开文本。  相似文献   
4.
裁判的执法历来是足球场上的焦点之一,常为球迷观众所非议。这其中电视录像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执法的依据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结合足球裁判执法与法律上法理、诉讼等相关主题的相似之处,加以剖析,说明引入电视录像作为裁判判罚的依据弊大于利。进而,针对足球裁判执法方式与法官断案“自由心证”模式相类似的特点,提出一系列的制约和保障措施,以利于裁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自由心证是证据裁判原则要求的依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具体方法。证据裁判原则对自由心证作用范围、过程及结果产生外部约束,其理性要求和裁判外化也能够促使裁判者进行主观思维活动的理性自我约束。心证事实成为裁判依据之事实的前提在于自由心证的运作及结果符合证据裁判理性要求,而自由心证以其"自由"和"不自由"最终能够实现其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法规中与证据有关的规定和规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综观世界各国的证据制度发展,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必将成为以后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和讨论势必有利于我国的审判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经验法则是利用事物发展常态而形成的规律,而适用于证据司法场域的特殊法官心证过程。借助现代司法的自由心证技术,以及盖然强度的适用效能评估,可以促进经验法则更加符合民众实质正义观感,促进基于证据事实裁量的纠纷解决结果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8.
自由心证与民事认证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认证就是法庭审查判断民事证据材料能否成为证据的过程。本从分析民事认证的概念入手.简析了民事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并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认证制度总结为“证据能力判断上的法定证据制度,证明力判断上的有限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自由心证的涵义入手,探讨了自由心证的基本理念和基础,分析了我国学者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评价。并结合我国的证据规则,指出我国目前的认证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但同时要把建立自由心证制度作为认证制度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自由心证原则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自由心证的内容、合理性以及所存在的缺陷,以期此原则在我国审判认证中得到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