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从德、智、体、美、世界观五个方面给我们今天的健全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借鉴:通过体育、智育丰富人们的知识;通过德育、美育、世界观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与近代中外高等教育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元培所开展的中外高等教育交流活动 ,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欧美各国的经验和模式 ,并形成了他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如应兼采美、法等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既要地方自治 ,又要加强中央对全国教育事业的统一管理 ;应重视和强化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大学教育应重在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国初年四育并提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础。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制定,体现了推翻帝制后教育观念由臣民向公民的现代转变,而其形成过程,更是当时教育思想纷争讨论的一个侧影。探讨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嬗变问题,不仅可以深化对我国近现代教育史的认识,而且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培养完全人格为目标的近代美育观,不仅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当前,审美教育在中国高等院校中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不利于高校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根据蔡元培美育理念,高等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组织美的教学、建设美的文化、营造美的环境等方式塑造美的学生,切实提高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蔡京是北宋亡国前权倾朝野20余年的一代巨奸,历代史家对他评价几乎一无是处。蔡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因何变得十恶不赦。文章就与蔡京评价有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蔡京肯定是权奸,但也是能员;徽宗对蔡京是信任的,更是利用的;对蔡京的历史评价定型于南宋高宗时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刘辰 《出版科学》2007,15(4):88-90,94
自1993年至今,蔡学俭全心投入《出版科学》工作。对编辑工作的热爱是蔡老先生“乐而忘老之已至”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7.
清代目录学领域的卓越代表人物-章学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敏 《图书馆论坛》2003,23(3):145-146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古代目录学说。他提出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目录学宗旨,以及“以书类人”、“互著与别裁”、“韵编与索引”诸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蔡锷的人格是崇高的、伟大的,他不依附干权势,不拜倒干金钱,不做困苦的奴隶,也不怕死亡的威胁,他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亲情,忠于真理和正义。一定的文化氛围,是蔡锷崇高人格形成的沃土;蔡锷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既志存高远,又严于律己,是他崇高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蔡锷崇高人格的形成给我们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力探讨蔡元培对中庸之道的理解。蔡元培认为,中庸之道具有中华民族性,三民主义是中庸之道在新时代的运用;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之道运用在学术文化上就是兼容并包,中西文化可以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最初两年时间里,蔡元培对于大学的体认,重在实际行动而非文字建构.他一上任就表示要把北大建成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这也得到了北大师生的认可与支持.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出有关改良图书馆、组织进德会等报道,向各方传达出了北大正在发生的转变.蔡元培对北大校风与学风的重塑,使得北大由官僚养成所逐渐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初步完成了朝向现代意义的大学的转变,也为迎接此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