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2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教育   56304篇
科学研究   4042篇
各国文化   985篇
体育   5801篇
综合类   2906篇
文化理论   743篇
信息传播   10514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544篇
  2022年   1228篇
  2021年   1457篇
  2020年   1602篇
  2019年   1752篇
  2018年   864篇
  2017年   1349篇
  2016年   1651篇
  2015年   2839篇
  2014年   6857篇
  2013年   5659篇
  2012年   6603篇
  2011年   7212篇
  2010年   5947篇
  2009年   5658篇
  2008年   7297篇
  2007年   5105篇
  2006年   3738篇
  2005年   3268篇
  2004年   2302篇
  2003年   1680篇
  2002年   1568篇
  2001年   1282篇
  2000年   1033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媚 《江苏教育》2023,(44):80-8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学生要做到加深理解,必须通过熟读,读透语言,体味具象,洞察意蕴。传统“朱子读书法”囊括了计划、熟读、思考、力行的整个阅读过程。其中,熟读是指细读、精读、逐字逐句读。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自控力弱,相同文本的“反复朗读”往往有口无心,阅读教学亦忌机械重复。因此,教师要在传统熟读法的基础上,取其精髓,探索适合儿童心智特点与思维水平的熟读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纵观中国古代各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都形成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恪守的准则。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借助专题性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达到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梁莹 《青年记者》2020,(12):50-51
成为某一客体的粉都(fandom)成员,抑或追逐着迷(fan)事物,对当今社会的许多人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互联网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则更加推进了粉丝参与的积极性和表达的多样性,饭制视频即粉丝利用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类型的视听素材来诠释自己喜欢的偶像。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为例,讨论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加以渗透、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7.
陈茹 《教育艺术》2021,(2):65-65
书法教育进入学校,是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习书法的益处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过程有益于增进学识修养,有益于陶冶情操,有益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但书法课程如何有效实施,怎样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又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文句子含义的理解,无论是在语文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中都有要求。本文从句子表意功能的角度,通过系统分析法进行思考。我们要分析句子内部的构成成分,句子外部语言使用环境。句子含义的理解包含三个角度,分别是句子成分、表达技巧、语言环境。句子组成成分是句子的基石,是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而句子的表达技巧又可以丰富句子的内涵和情感。最后,通过联系句子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我们分析得出句子的语境义。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母教文化资源,至今依然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家庭中,母亲面临家庭责任、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需要借鉴母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母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身为母亲的女性要提升自身素养、理性科学育儿,社会也要努力营造重视母教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母教提供完善的社会支持与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