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梳理"舞草龙"文化记忆与失忆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失忆的原因,并结合上海松江城镇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推动"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以"文化失忆与记忆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上海民俗体育"舞草龙"进行个案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舞草龙"文化失忆的原因有异质文化的冲击;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文化的生态空间;"时尚娱乐主义"和"科技产品"占据着市民的休闲时间;教育失范带来的挑战等方面的原因。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学校教育、城镇文化建设以及地区生态建设都将是促成"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流域的十多个寨子将具有奇特性、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白马文化,传承得最完整、最丰富、最古朴,是甘肃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陇南文县白马人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护佑、较好物质基础支撑,人们生存客观需要和多种制度的有力保障等原因将古朴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民族地区鹤庆县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成绩在全省民族聚居县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被称为“鹤庆教育现象”。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及历史背景,总结鹤庆中学办学模式,认为“鹤庆教育现象”在升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隐含着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缺失问题,由此引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反思:学校教育与校外“文化心理场”互补具有重要性。提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良性发展需要建立起学校教育和校外“文化心理场”之间的互补共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按文字系统可将世界大致划分为五大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其中之一,而西夏文又是汉字文化圈中北方的一支。西夏文除了具有社会文化信息交际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书法性。当今,对西夏文书法的研究可谓具有文化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较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进行规定的民族自治立法,它有力地推动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立法经验的积累,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其修订问题越来越迫切。论述《条例》修订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6.
文革美术符号成为"政治波普"后在当代艺术中也有如同折射光芒般的耀眼体现。当代"政治波普"将文革美术符号进行提炼再与西方商业品牌标志符号组合在一起,仍然保留"红光亮","三突出"与"高大全"的构图法则,对文革美术符号本身的改动较少,基本还原和保留图形的原有风貌,形成了更为广泛和多义的图式所指,同时被艺术家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文化针对性。使艺术在弘扬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方面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为本土文化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分析皖南古村落旅游国际化的发展优势,指出其国际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吸引性;市场营销薄弱,缺乏进取性;村落管理不当,缺乏有效性。要加快旅游国际化的步伐,就应该强化“微文化”旅游主题,还要根据细分市场需求,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依照国际化趋势,加强市场营销的力度;按照国际化标准,提高古村落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美国60年代后期70年代早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艾利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并指出:艾利斯’沃克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母亲与两个女儿的关系的转变即母亲的顿悟描述,试图指出当时黑人文化认同中的两个误区:怯懦逃避伤痛文化,盲目寻根非洲文化。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文化下的语言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阐述了英语词汇的内涵意义,初步把英语词汇的内涵和汉语之间转化的基本模式分成三种: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而文化内涵意义不同、概念意义相近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概念意义不同而文化内涵相同,通过分析原因、举例比较来说明英汉词汇中文化内涵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性,认为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源于意识观念、联想意义、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几方面的原因,讨论了文化内涵上范围的差异和异同并存的情况,并列举了文化内涵相似而表达对象相异的有趣现象,强调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培养文化敏感和文化习得意识来真正掌握文化中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2,(2):11-13,30
《临江仙》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历史上没有是非成败。这样的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不会有积极意义和正面效果。杨慎的《临江仙》只是对自己过去坚持原则坚持正义行为的一种忏悔乃至背叛,绝对不是什么"天下第一词"!更不要说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对它进行评论了!因此,请不要再对《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词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