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碎片化时代,微电影作为时代语境的产物,因其把传播信息诉诸于快节奏的情节片断中,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传播信息符号的具象需求。本文在归纳中原城市文化传播现状和微电影在其传播中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原城市文化的特点,解读中原城市文化的微电影传播。  相似文献   

2.
王颖怡 《青年记者》2016,(11):89-90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聚居地,不仅具有行政区划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衍生文化的功能.文化成为城市的重要特征和特殊标识,“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也可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城市”,①“城市就是文化,文化就是城市”,②由此可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基石.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物质文明建设首先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必要指标,城市文化也理所当然成为评判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各个城市都极其注重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城市形象的打造以及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其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新媒体的产生以及“微时代”的到来,给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可能,其中微电影作为一种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参与者广泛的新兴短小视频,对城市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入手,深入探讨微电影对城市文化构建的方式及其传播.  相似文献   

3.
刘茜茜 《今传媒》2016,(6):85-86
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视觉宣传,城市微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和传播方式给中原城市文化的传播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微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叙事、视听等层面分析微电影对中原城市文化的传播和表达,进而探索中原城市文化微电影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微电影已成为全媒体时代快速发展、影响广泛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利用微电影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成为不少城市的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微电影的媒介特点,提出了微电影应从依附城市场景、植入城市台词、融入城市主题三方面去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达到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形象对于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当前,各个城市也日益重视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众所周知,微电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成熟的产物,简单来讲微电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制作简单、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的特点,对此,在新时代发展下,微电影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城市形象等软实力方面的展现,拥有一个优秀的城市形象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城市微电影凭借其传播优势,逐渐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主力军.本文以《盐城之恋》系列微电影为切入点,对该微电影进行视觉语言解读,探讨该城市形象宣传片对盐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电影诞生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成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已日渐成为大众接收信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艺术形式之一,并开始逐渐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新的媒介工具,它在弘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微电影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发挥微电影的媒介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对“清廉学校”建设及高校廉洁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坤 《青年记者》2015,(8):73-74
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城市意象"这一概念,城市意象理论根据易为观察者了解城市的原则,界定了城市形态的概念。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了不同的城市意象,每个城市都有其代表性意义的意象,它是一个城市身份的象征。微电影可以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运用影像呈现、传播。本文试图以城市电影为本体,在微电影  相似文献   

9.
微电影——城市形象营销的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赟 《现代视听》2012,(5):45-4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硬件指标,城市形象等软实力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的重要性凸显。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微时长、微周期等特征迅速成为网络传播的热门话题,以微电影为创作手段的营销模式风生水起。当城市形象营销遇上微电影,必将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微电影对城市形象营销的正面能量,规避其不利因素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轶  张丽莉 《视听》2018,(11):27-28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从最开始《老男孩》的网络传播到如今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传播,尤其是在"微传播"语境下各类微电影小视频迅速火爆,微电影不仅成为快餐时代的微文化代表,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国产电影市场的生产结构和消费格局。在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时代,多数广告选择软性植入微电影中,甚至部分广告产品选择采用微电影形式作为传播渠道,但播出平台能够涉足电视传播渠道的却还是寥寥无几,而与微电影相关的电视栏目竞争形势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陈矿  黄旭 《视听》2023,(10):14-17
微电影借助自身制作简易、注资灵活、叙事多元和传播便捷的优势,在融媒体时代为城市形象建构和地域文化宣传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持。多样化的微电影生产在电影文本内部呈现出丰富的城市空间表征,拓宽了人们的空间认知。以建构成都形象为主题的微电影依托地域文化符号的表达,完成城市空间的立体建构。微电影拍摄注重城市文化差异性的创新表达,体现成都古蜀韵味与消费文化。微电影中的成都社会空间书写不仅关注个体的生存价值,而且注重自我与社会空间中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金晶 《东南传播》2013,(7):88-89
在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微电影是"微文化"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艺术形式,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开创了全新的营销模式。本文就微电影营销中出现的新特点、营销模式和传播内容等进行分析。在肯定微电影自身优越性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坤 《青年记者》2016,(8):68-6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达更注重即时性与便捷性,以城市为主题的微电影也开始在中国大量涌现.微电影以短短的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能生动展示一个城市的景观全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城市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城市意象. 城市微电影传播的优势 微电影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意象的传达,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第一,由于微电影时长的限制,创作者在画面与语言的选择上都较为简单,而且它的表意符号具有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世界通用法则,因而人们往往可以通过某个城市的影视文化来直观地认识与了解这一城市的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14.
徐莹 《传媒》2015,(5):39-41
公益微电影的平民化和现实性使得其与当下社会的关联非常紧密,那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焦点、热点话题都能成为微电影创作的素材,从而使“微电影在传播形态上实现了从个体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的跨越,成为一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表达的个性化影像载体”.那些在网上有着良好口碑的公益微电影,大都超越了人们对公益的刻板印象,涵盖了“从家庭亲情到社区互助,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情感文化的方方面面”.尽管目前公益微电影的创作形势喜人,佳作频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公益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传播效果,理应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的城市微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已经进入到以"微"著称的新阶段,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型网络应用正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城市文化传播要应时而上,见微知著,利用新事物,把握发展机遇。城市微传播的概念及典型代表1.城市微传播城市微传播指城市文化在微传播时代的传播。城市文化的概念比较复杂,学术探讨往往会把它具化到一些具体的研究对象上。本文采用《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中的定义,认为城市文化包括物  相似文献   

16.
孙志伟  郑琨 《今传媒》2013,(5):63-64
在"微时代",城市文化传播应依据微传播的种种特征,依托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介,探索符合"美丽中国"发展方向的微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权玺 《青年记者》2016,(9):75-76
社会化媒体仅仅经历了短暂的发展历程,便一跃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微电影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传播形态,对于文化的呈现是多元而包容的,因此,在其单纯的商业价值之外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微电影传播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展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而全球化的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既有空间上的剥离,也有时间上的弥散,还有人文层面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认同和情感认知是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的两个核心概念,而城市宣传片、城市纪录片、城市微电影等影像化传播方式能够在不同维度、不同层面构建起不同的情感认知和文化认同,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提供有力支撑。如何通过影像化传播构建城市品牌的文化认同并提升情感认知,是本文探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丁亮 《东南传播》2014,(5):86-87
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微时长、微周期等特征迅速成为网络传播的热门话题,以微电影为创作手段的宣传模式风生水起。当高校形象宣传遇上微电影,必将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微电影的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宣传自身形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契机,了解微电影与宣传片的区别,以及当下微电影的优势所在,可以有效利用其新媒体的吸引力提升宣传高校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今微电影已是越来越盛行,而其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也是现今微电影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根据对微电影的实际研究,探析其中与现代文化的关联,找出微电影力求体现的文化和其中蕴含的文化理论,旨在更好的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更好的利用微电影来向人们传播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