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材料焊接性”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痛点”问题:课程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以学生为中心”不够突出,课程育人的功能不强;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和评价形式单一,难以适应信息时代教学的发展。课程组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因材施焊,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理念,从专业标准和行业需求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构整合为“四大模块三阶结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引领,明确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ASK”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构建“大中小嵌套五星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课程思政的创新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以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课程的思政目标,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提炼,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实践场域等多重手段,实现专业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雷辉 《科教文汇》2023,(6):145-148
在高校“大思政”育人背景下,文章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提出了“一核心三结合五维度”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层面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学全过程育人,并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丹  陶燕  尹艳玲  李梦函 《科技风》2023,(16):17-19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着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德”的树立、“育”的方式,而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当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实训课程“电机控制实训”为载体,通过组建“三师”协同劳动教育育人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实施多维多元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实践类课程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殷桥 《科技风》2023,(27):108-110
创新创业已成为助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知识密集、创新驱动的特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传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境,借助“项目+竞赛”的优势和双驱动作用,尝试探索“项目+竞赛”双驱动模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育人、项赛结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张声森  高琼芝  刘英菊  蔡欣 《科技风》2023,(26):108-110
化学类本科专业的科技创新类课程、实践教学与就业已成为诸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必需环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化学类人才也日益备受关注。针对“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与“就业”三个相互关联的培养环节分别设置,导致缺少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平台,学生“一心三用”,很难实现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通过整合三个培养环节,创新提出并实施“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有力地解决了各个环节脱节和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对此“三位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善春  谢政伟 《科教文汇》2023,(17):130-132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保障等体系。依托“课堂、宣传、文化”三个阵地、“红色研学实践、社会实践、体育艺术实践”三个平台和“专职思政队伍、兼职思政队伍、专业教师队伍”三支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全面落实,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为背景,探讨了三全育人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过程育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实施方法,并分析了教学不足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类似课程的三全育人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孙雪莲 《科技风》2023,(12):105-107
促进学生的心智模式不断成长与完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采购管理”课程为例,从心智成长的视角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针对当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提高学生心智模式的和谐度与开放度的创新目标;通过分层设置,自主选择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按照重点知识—实践应用—方法论—思维方式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并且在教学方法及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在教学评价及反馈环节采用适度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并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掌握学生的心智动态及知识掌握状况。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邓忠惠  谢微 《科技风》2023,(36):125-127
以“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为出发点,依据OBE协同育人的理念,从“构建团队,开发课程”“嵌入元素,点亮课程”“赛课结合,提升课程”等方面开展在“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中的应用。以“夯实基础课程入门阶段—能力储备综合设计阶段—协同创新高阶实践阶段”层层递进的内容安排,教学质量精准定位,面批作品,释放思维;OBE协同育人重在过程培养、形成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同时也指导教学过程本身。OBE协同育人在“电子设计与创新实战”课程中的应用,是思政元素深化OBE反向设计培养目标的内生模式,更是一种课程思政耦合OBE“创新实战”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璐  阳利永  尚敏 《科技风》2023,(12):132-134
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地理空间三维数据库建立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古建保护中。“中国建筑史”作为一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课程,可充分采用和借鉴当前古建数字化的方法和实例,依托地理空间视角以及古建数字化资源案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产出为目标的思路,从传统建筑数字化、地理空间认知两大方面进行课程创新。本文创新性提出地理学空间视角下的“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的途径,借助地理学的空间认知方法,通过整合原有庞杂的课程内容,形成三大教学的基础模块,基于历史建筑与城市保护方法和数字化新技术形成实践教学体系,从中衍生出多样的教学实践成果,以解决痛点问题,做到让学生有兴趣、有内容、有收获,体现课程“两性一度”的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线上教学模式的全面普及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方式。该文聚焦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手段建设为关键的构建重点,打造了“挖掘教材思政内容—丰富平台思政资料—拓展思政传播渠道—优化思政教学评价”的构建路径,为信息技术深度浸润课程思政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的即时性、高频性、精准性和长效性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郭淑婷  池慧  徐晓鸣  李晓宁 《科技风》2023,(13):101-103
为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结合专业建设定位和培养方案,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构建课程群,优化教学内容,使运筹学各分支的内容、层次在专业课程间有机衔接和融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为本”,遵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驱动、任务驱动、情景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以上改革,优化了课程考核方法。以上措施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达成培养目标和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全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模式,逐渐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需要以科技文化竞赛为基础,不断夯实平台搭建、师资培训、教学体系构建、资源保障、校企合作等基础构架,进一步完善并健全实践育人机制,提高育人成效。文章以“理奥杯”竞赛平台为例,阐述高校科技创新实践育人的初步模式,分析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开展实践育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概率统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然而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痛点问题,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本团队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基于OBE教学理念,借助Python软件,结合教学内容模拟绘制本课程的定理、公式概率模型的图形,实现可视化的教与学,真正做到数形结合,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定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探索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新时代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分析了当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制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四个方面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考核评价指标简单、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以“生活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课程项目为例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职业需求导向、实践能力提升、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模式。通过项目化教学方式,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