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职业教育的学制创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职业教育实行学制创新具有必要性、紧迫性,也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遵循各类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原创性的学制创新,以"无缝隙连接"为创意点,创立包括五年制专科学制、五年制本硕连读及专业职称和专业学位相结合学制、全等级一体化学制等丰富多彩的学制模式,形成个性鲜明的学制体系,与普通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沟通、融合发展,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知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知识教育与现代学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现代学制给予知识教育以“制约性”支持,知识教育给予现代学制以“维持性”支持。厘清知识教育与现代学制的关系可以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期晚清社会内外交困,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教育改革培养新式人才,制定新学制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是一部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学制。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癸卯学制在清末救亡图存的背景下颁布,确立了"中国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癸卯学制从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方面,对传统文学教育进行了巨大变革。癸卯学制的颁布可以看作古代文学教育转型的标志。随之产生的中西学术思想冲突、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冲突,以及新的不均衡问题,对今天的大学古代文学教育以及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仔细考察这一段历史,对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普通、实业、师范教育并行发展,学制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历史回顾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转换等,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实现。壬寅学制。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逐渐酝酿形成。1901年1月29日,西太后下达“变法上谕”,要求内外大臣及各省督抚提出教育改革方案。1902年8月,由张百熙奏进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大学堂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及《各学堂系统图》得以批准颁布,总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这年为阴历壬寅年,…  相似文献   

7.
虚拟教育平台是在弹性学制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理念的一种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而言,虚拟教育平台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教育效果、教育创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虚拟教育平台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是提升弹性学制效能的有效方式,是解决高等教育质与量矛盾冲突的现实途径。以弹性学制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团体为对象,构建开放的、动态的虚拟教育平台,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中国学制的建立和变迁同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具有直接的关系。清末的学制主要出自政治家的选择,1922年的新学制则更多地渗透了教育家的理想,二者的区别可以在"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变化当中得到反映。至于学制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不论它是否以学校之外的功利为中心,首要的还应取决于当时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降,代教育日益成为中国教育历史演进的主体形态.中国现代教育是指自鸦片战争之后逐步拓展的教育形态,经过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等若干时段并变革至今的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形态.中国现代教育是一个描述现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总体特征的范畴,是在中国古典教育与现代教育抑或中国传统教育与中国现代教育相互对待和互为比较中确立起来的.中国现代教育萌生于20世纪初年,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的诏令、1902年的壬寅学制、1904年的癸卯学制以及1905年停废科举为制度标志.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不是某个单一制度因素所能决定的,乃是由多个制度因素合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学制改革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制体现出一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我国现行学制仍是上个世纪50年代学制的延续,已严重滞后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上的诸多弊端,如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结构性的失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要脱节等,其症结多在于学制建设的滞后性。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出台高等教育分类标准、理顺各系统的关系、将高等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等不失为有益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学制不仅是国家教育制度的地基,也是教育宏观改革与教育活动实践的重要环节。法国从十八世纪至今,历经数次改革,形成了以“为了全体学生成功”为首要旨意的基础教育学制。文章以学制作为透视法国教育的基点,梳理了法国学制发展的历史沿革,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四个学段的发展历史及当前的学区制度和学制结构,总结了法国当前学制体系的特色,如集权与分权相互博弈的教育管理体制,特殊与普通融合生长的全纳教育,升学与就业双向行驶的普职融通教育通道等,以期在剖析法国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政体变革和政权稳固的社会要求,民初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学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标志.该学制具有借鉴日本学制倾向、学制年限缩短、课程结构开放、义务教育阶段明确、实业教育提前等特征,其执行过程虽然有波动和挫折,却在批评中反思和改进.由此,不仅奠定了其民国教育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今天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主要类型分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其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戊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近代第一部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自身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本文通过对两个学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学制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古代学制的建立较晚,它的发展深受中国唐朝学制的影响。日本古代学制从创建到《净御原令》、《大宝养老令》颁布后的确立,发展进程中几经奈良后期及8世纪前半叶到9世纪期间的改革直至繁荣。日本古代学制伴随唐朝学制的发展而成熟,逐渐形成了以儒学思想为教育内容、以实用实利为指导思想和以身份等级为限制条件等特征的学制,并在本土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日益形成其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制设置上,起步时都是三年制,2003年起提出实行二年制学制,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推行。学制的设置不单要考察我国学制形成的历史,还要从世界一些国家学制的基本演变规律来认识。通过学制转变带动课程体系结构变化.由课程体系变化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数学如何适应学制改革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勃 《职教论坛》2004,(30):46-48
高职在国家教育部提出学制改为两年的要求后,数学教学情境将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就高职数学应如何适应学制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如何整合数学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策略,来减少学制改革对数学教学的冲击,实现数学教学"改制而不改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安娜 《教学研究》2004,(6):524-526
1903年,中国正式颁布<癸卯学制>(1904年1月实施).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儒学教育的终结和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