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调查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大陆地区图书馆已开设的慕课,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外图书馆在慕课开设过程中的合作、课程内容、课程周期及授课总时长、课程面向对象及认定形式、课程开放形式、考核方式、慕课发布平台、课程的前期宣传、课程的持续性及收效等方面存在异同点.最后提出我国大陆地区图书馆开展慕课建设的五点建议:重视慕课开设中的合作、扩展慕课的内容、制作微型慕课、加大慕课的宣传与推广、进一步开放慕课资源.  相似文献   

2.
郭英 《青年记者》2017,(32):122-123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于2013年正式进入中国,基于其名校、名师、开放、免费、便捷等特性,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大批人气,它为解决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创造了现实便利条件.慕课的发展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提高教学实效的契机,然而二者“联姻”的前景如何? 慕课与思政课“联姻”的优势 慕课作为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开放的教学手段、海量的教育资源、互动的教学过程颇受青睐,无门槛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名校的优质慕课,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操作性,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大班教学的弊端,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深化,被誉为"未来教育曙光"的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迅猛发展.新技术在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同时,也给学校图书馆,尤其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冲击.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慕课浪潮席卷教育及相关领域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其在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鸿腾  吴丹群 《今传媒》2016,(6):161-16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11年诞生,并在2012年引进中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学堂在线等网站为主要平台的慕课教育体系,但是中国学习者依然面临着一些慕课本土化过程中带来的困境。通过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学习者面临的困境,提出改进措施,认为可通过强化师资力量、设置课程签到制、建设考试诚信系统等途径进行完善,以促进慕课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体现,慕课对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 OOCs),又称慕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挑战。阐述了国内外慕课应用现状,分析了慕课的内涵、特点及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探讨了基于慕课课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关注学分认定、平台选择、慕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MOOC,即大型开放在线课程(Mass Open Online Course,慕课),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风靡全球,许多知名大学都提供免费的MOOC课程,参与者成千上万。MOOC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突破了大学和机构的限制,使学习者无需满足现存的入学要求便可免费参与课程的学习。课程的参与者形成一个学习网络,该网络中的知识不仅仅由“专家”提供,同时也需要参与者共同贡献。  相似文献   

7.
信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新事物。从火得一塌糊涂的微信,到仅用两年时间就风靡全球的MOOC(中文译为慕课)。一个是青年人热衷的即时通信工具,一个是冲击着大学课堂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相似文献   

8.
正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国内多音译为"慕课",在此统一简称为"MOOC")是近年来兴起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形式。2012年9月,《纽约时报》刊文将该年定义为"MOOC元年"(The Year of the MOOC),2013年MOOC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被称为"中国MOOC元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文章以开放资源的慕课教学与法学基础课程教育相结合的视角来探讨其应用研究.从阐述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现状和慕课在法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提出当前大学生法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慕课教学模式下通过慕课实现教学途径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为大学生法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载体,通过慕课教学模式降低师资水平不同造成的大学生法律素质教学效果不统一的影响等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丽萍 《图书馆学刊》2015,(2):19-22,29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又称慕课,简称MOOC)的出现既给教育界带来冲击,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大学图书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学图书馆应积极对自身服务做出调整,探索自身在MOOC教学中的作用,抓住MOOC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大学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互联网+’正影响并改变着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中发生了新变化、形成了新格局、出现了新业态。同样,‘互联网+’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当前席卷全球的MOOC(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  相似文献   

12.
付静 《传媒》2019,(2):47-48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简单来讲,就是大规模的开放化在线课程,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慕课”。慕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而且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它有效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创新与转型。慕课的产生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框架,对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知识传播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可能。2012年,美国首先掀起了慕课风潮,并相继成立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代表性慕课平台。2013年,慕课被引入中国,并相继成立了“在线学习联合体”“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华文慕课”等知名慕课平台,正式拉开了中国慕课传播时代的大幕。但由于起步较晚,慕课传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深入挖掘其传播规律,如何实现慕课的本土化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探讨。基于此,笔者对慕课传播的特征、模式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期望能为慕课传播价值空间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慕课作为新兴的在线教育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在一起.本文介绍了慕课发展现状和特征,并基于传播学视阙,从传播方式、受众、传播者的角度对慕课的教育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慕课糅合了多元复合的网状传播形式,加强了双向传播效果,促使教育资源的优化.我们应在传统课堂中融入慕课教学模式,"创生"出适应学生需求的高效自主课堂.  相似文献   

14.
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门子(GeorgeSiemens)于2008年首次提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被音译为“慕课”)这一术语,2012年MOOCs被广为传播。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大学(创办edX)、斯坦福大学(创办Coursera)以及Udacity等不同形式的慕课开始受到大众的追捧,一时间涌现出一大批追随模仿者。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内的介入,促使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线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其中,以慕课平台的发展尤为迅速,一方面扩大了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教育体制与模式产生了冲击。本文将从慕课平台的概念、发展前提机制、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等几方面来具体论述慕课在互联网时代对在线教育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方式和教育技术,慕课在对教育本身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将不仅促使高校图书馆从课外的辅助式被动服务向课内的嵌入式主动服务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校园读者群向校外扩展,图书馆的资源利用也将从为有限的本地读者服务向为无限的社会读者开放拓展,甚至还将打破课程学习仅仅属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范畴的界线,使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型图书馆都参与到这场全民学习的洪流中,进而带来图书馆在观念、政策、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转变,促使图书馆探索和建立与大规模开放学习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服务体系。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7.
刘荣 《现代传播》2015,(4):154-155
自2011年以来,慕课引发了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强烈震动,甚至有学者将其喻为一场"海啸"。继美国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Edx、Udility)之后,欧洲、亚太等多个国家纷纷建立自己的慕课平台,并将慕课作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至今,慕课已吸引了全球数量可观的学习者。截至2014年11月,目前最大的慕课平台Coursera已与115家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提供860门课程,涉及计算机、人  相似文献   

18.
包含慕课(MOOC)在内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以"爱课程"网为主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及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中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有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取得不俗成绩。图书馆及其联盟或学术组织、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在多方面为MOOC的建设应用与管理提供服务与支持,图书馆学人可在学习、应用、建设和研究MOOC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服务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慕课2012年诞生以来,热潮席卷全球.人卫社抓住机遇,创新发展,2014年组织成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搭建的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平台已完成平台建设.本文结合人卫社医学慕课课程策划制作实践,从团队建设、拟定大纲、撰写脚本、拍摄实施、上传测试、运营维护六方面介绍慕课课程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类慕课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国内两项相关调查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信息素养类慕课在高校中四个层面的应用方案,包括学习环境支持与辅导、教师培训与考核、直接引入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支持,最后提出共建信息素养慕课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