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西藏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利用昌都地区近50年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程、M-K突变年检验法,研究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趋势及突变差异性,并采用三层神经网络模型,以日照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大气气压为主要输入因子,分别建立其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研究表明:年平均气温每10年该地区气温增加约0.175℃,且2004年为气温突变的年份;年降水量每10年该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8.844mm,且降水气候突变时间要远远早于气温气候。文章所构建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预测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数据平均误差分别为0.28℃、9.29mm,预测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西藏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慧林  傅平顺  杜军 《西藏科技》2009,(6):55-58,80
利用西藏1961~200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增暖速率;西藏绝大多数台站年降水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速率在1.8~38.7mm/10a之间.未来西藏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趋向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出现变化,对西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建议大力加强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沙坪坝库区气象站观测1956-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累积距平统计量与信噪比检验方法,对62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沙坪坝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出现减小的趋势,不考虑量纲差异,其降低速率具有相关性,大致年平均气温每下降1℃,年降水量减少171mm。四季气温变化趋势为春、夏两季平均气温基本稳定,秋、冬两季平均气温增加,四季降水量变化表现为春、夏两季降水量有所增加,秋、冬两季降水量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4.
石羊河流域主要气象要素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石羊河流域1956年~2003年诸月与年平均气温、降水及径流资料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S法分析了流域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持续性,估算了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气候及径流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随机重排法对估算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1956年~2003年各月及年平均气温绝大多数都以增温为主;武威和永昌两个站点的年平均降水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他站点各月没有显著趋势;古浪河和杂木河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其他支流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干流各月及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各站点Hurst指数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未来的气温、降水、径流变化趋势都表现为较强的持续性,与过去近48年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达桑 《西藏科技》2011,(1):42-45
利用西藏色林错流域气象观测站1961~200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近50牟流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近50年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40℃/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冬季增温最突出。平均最高气温除夏季变化趋势不大外,其它各季以0.21~0.35℃/10a的速度显著升高;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56℃/10a的速度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最高气温的井幅。流域年降水量以20.4mm/10a的速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四季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为0.8~10.4mm/10a,以夏季增幅最大。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除夏季外,其它3季和年平均气温都表现为逐年代增加趋势。年、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明显。60年代流域降水表现为偏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70年代夏季降水偏多,其它季节偏少;80年代夏、秋两季降水正常,冬、春季偏多;90年代,夏季偏少,秋、冬季偏多;进入21世纪前8年,秋季降水偏少,其它三季降水偏多,年降水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常规气象观测站1964—2004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建立各站各季及年平均温度、降水资料完整的序列。分析表明,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变化特征最明显的是温度的变化,近40年来升温最显著的是冬季、秋季,升温率达到0.3℃/10a;春、夏季的升温率最小,为0.2℃/10a;年平均升温率为0.3/10a。近40年中青藏铁路沿线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67.5—462.0mm之间。沿线平均降水量为367.9mm。降水量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90年代末进入一个明显的增多阶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鄂尔多斯市8个气象台站1961年~2013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用趋势分析和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市近53a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近53a升温2.1℃,且通过0.001显著检验,突变发生在1986年,近13a是最温暖时期。四季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略有不同。增温幅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突变时间秋季最早,夏季最晚。2年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近53a仅减少1.4mm,四季降水量的变化不同步,夏、秋季降水趋于减少,冬、春季略有增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0.10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西藏地区主要的6个地面观测站1955年至2000年逐日的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西藏高原的主要地区及整个区域近45年的气温变化及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分析了西藏地区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通过对西藏地区主要6个地面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西藏近几十年平均地面气温变化主要是以增暖为主,增暖趋势基本与全球温度变化同步,而且近10年西藏地区地面气温升高非常明显。从增暖的幅度看,冬季的增暖最明显,而夏季的很小。而近几十年区域地面平均气温的主要变化特征是:各地区的平均地面气温变化主要是增暖为主,但各地区增暖幅度有较大差异。拉萨市和那曲地区的增暖最为明显,而昌都和日喀则地区虽有增暖的趋势,但增幅没拉萨和那曲地区大,增暖不是很明显。在这些地区中那曲地区的地面平均气温较其他地区很小。而且年平均地面气温多年都在零度以下。通过对西藏地区主要6个站的降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西藏近几十年的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跟地面平均气温一致。降水的主要变化是逐年增多,且近十年的增幅比较大,降水量增多的比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降水最多,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冬季除了个别年有少量的降雪其余多年无降水。区域降水的主要变化特征是各地区的降水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那曲地区最为明显。拉萨地区较不明显。但各地区的近10年来的降水量的变化都很大。降水的变化趋势没地面平均气温那么明显。主要还存在年际振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环青海湖地区近44年平均气温、降水、蒸发量、风速及大风日数等气候要素的定量化统计分析,以及环青海湖地区草地、青海湖变迁、沙漠化等具指示性意义的生态要素指标进行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①近44年中,年、季的平均气温均表现出显著增温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262℃/10年;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偏少3、8%和5.2%,80年代以1.37mm/10年趋势增加。90年代与21世纪初接近平均值;春、夏和冬季及年蒸发量呈减小趋势,年蒸发量以66.53mm/10年倾向率减小;月平均风速以0.01(m/s)/10年倾向率减小,大风日数以4.5d/10年倾向率减少;②该区域牧草生物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由于气温显著升高,且季节性降水变率大,不仅影响牧草的生育期,且造成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波动;③青海湖水域面积的自然摆动与年平均气温以及秋、冬季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地表蒸发量却呈正相关,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升温不显著时,水域面积与春季降水呈正相关,90年代显著升温以后,气温对青海湖水域面积的影响占主导作用;④环青海湖地区暖干化气候趋势是沙漠化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周华  刘琪璟 《资源科学》2018,40(1):125-136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 ℃,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②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14 ℃/10a;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81mm/10a和-50.13mm/10a;年均温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存在准14a左右的主要震荡周期;③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6.2mm,径流系数为0.54;月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大雨以上天气时,径流量恢复到降雨前流量水平的持续时间约为12~48h;年内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20d左右的短周期和60d左右的长周期,与蒸发量的震荡格局基本相似,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的震荡周期具有一致性,径流量对年内气候季节变化的响应明显;降水条件是引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森林小流域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HIMS的黑河上游山区径流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梦莹  王中根  党素珍 《资源科学》2012,34(10):1913-1921
基于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构建了黑河上游山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取得了较高的模拟与验证精度,并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模拟分析黑河上游山区莺落峡水文站径流,结果表明:①HIMS在黑河上游山区具有适应性,日过程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Nash-Suttcliffe效率系数均达0.80,月过程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均高达0.97;②莺落峡站年径流量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都会减少年径流量;③降水不变情景下,气温对不同月份径流量影响不同,气温降低2℃时会加剧径流年内分配不均的程度;而在气温不变的情景下,月径流量均随降水增加而增加,但径流量年内分配格局未受到降水变化的显著影响;④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年径流量差异明显,对年径流量最不利的气候变化情景是气温升高2℃,降水减少20%;最有利的情景是气温降低1℃,降水增加20%。  相似文献   

13.
漳卫南运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卫南运河流域是一个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人类活动又非常活跃的地区。本研究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R/S方法对漳卫南运河流域50年来的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影响,50年来本流域气温上升了1.08℃,降水减少了83.2mm.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相对湿度的变化,在西部山区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呈下降趋势,在东部平原区受农业灌溉所产生的局部小气候影响呈上升趋势,但未来可能向相反趋势发展;径流量受人工调节,一致呈下降趋势,并且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可能进一步朝暖干化方向发展。从更大范围的水循环来看.从本流域蒸发的水量可能随着季风在其它区域形成降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分析包括土壤湿度、蒸散发、水汽传输和季风在内的区域水循环.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产汇流机理。从而找出区域干旱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年楚河1961年至2000年的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河流年楚河1961年-2000年天然径流量资料,选用Mann-Kendal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楚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楚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年内分配极不均衡,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6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65%,最大月径流量占全年24.56%;在1961年-2000年中,年楚河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在1985年左右径流量发生突变性增加;日喀则和江孜两站5~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显著,其次10~15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也较为显著,两站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5年和7年,次周期分别为13年和12年。年楚河流域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水增加可能是年楚河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具体尚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川江段气温、降水及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顺久 《资源科学》2009,31(7):1142-1149
本文运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段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川江段气温、径流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降水则呈小幅度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气温-0.0017℃、降水0.3023mm、宜昌径流-6.6668m3/s、寸滩径流-9.5840m3/s,其中寸滩径流量减少趋势十分显著,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②川江段气温、降水、径流序列具有不同的周期成分,如年平均气温具有4年、8年和23年主周期,年降水具有3年、6年和16年主周期,寸滩站径流具有3年、8年和16年主周期,宜昌站径流具有3年、16年和45年主周期,且在时域分布上也是不均匀的;③另一方面,在气温略有降低、降水略有增加的气候组合下,川江段径流却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同时川江段寸滩站和宜昌站的年径流量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在变化特征上也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这是因为人类活动所致还是气候变化影响所致,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怒江流域降水与气温变化及其对跨境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姚治君  段瑞  刘兆飞 《资源科学》2012,34(2):202-210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嘉玉桥和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由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量增加共同影响,而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与冰雪融水径流所占比例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芳芳  徐宗学  左德鹏 《资源科学》2012,34(6):1079-1088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流域水资源情势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SWAT模型,研究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流域径流在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以及2081年-2100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个时期内,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2081年-2100年时期的减少幅度较2046年-2065年时期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序列的第10和90百分位值(R10和R9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CSIRO-A2和INM-B1两种组合情景下;CSIRO模式下流域径流量最大,INM模式下最小,MRI模式居中;日径流量的第90百分位值(Q90)在所有组合情景下都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未来多年平均径流深的空间分布与基准期较为一致,即上游径流深较大,下游径流深较小;在不同情景下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要低于基准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59年至2010年秦岭灞河流域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马新萍  白红英  侯钦磊  袁博  章杰 《资源科学》2012,34(7):1298-1305
利用灞河流域马渡王水文站1959年-2010年的实测径流量数据,结合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小波分析法、M-K突变点检验法等数理方法,研究分析了灞河流域年内、年际径流深度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灞河径流深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达到0.92;②季节分配上,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占到全年径流量的68.15%,并且夏季到秋季灞河径流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春季和冬季是径流量变化低谷时期;③运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计算得出的M值为-2.572(|-2.572|〉1.96)(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灞河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④近50a来灞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突变点是1989年,其时间序列主周期为16a;⑤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减少并且是导致灞河流域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变化是次要原因,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率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用水文特征参数变化表征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该文以地处半干旱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云州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年径流变化规律,探讨和归纳了评估流域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若干参数,并就这些参数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研究流域年均流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年均降水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并不太明显,径流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趋于迟缓,而年径流系数、平均洪峰流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径流变羞系数等水文特征参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初步得出了云州水库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土地利用和小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资源科学》2010,32(6):1088-1096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和欧亚纬向风指数显著相关,大气环流和海温与各气候带≥5.0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好于与≥0.1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