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个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调研、文献查询、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共5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通过优化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为量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KNN算法科学确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文章对企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测评人才创新活动情况,为相关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文献进行梳理,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尝试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作为5个一级指标,包含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内蒙古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做出综合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不同程度的制约高质量发展。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5.
构建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视角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协同推进的“风向标”。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上,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和线性加权评价模型,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揭示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探索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协同推进状况。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事物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之所在。21世纪,大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然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之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目前,关于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大多是通过定性分析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指标繁琐、指标之间信息重叠问题。针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运用CITC、共同度、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筛选指标体系。确立了一套简洁、科学的指标体系,包含创新素质与创新业绩2个准则层;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和科研项目6个因素层和29个指标层。  相似文献   

7.
尝试构建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获取和改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4个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因子分析发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完善高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制定"辽宁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鼓励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8.
商华  王苏懿 《科研管理》2017,38(1):153-160
我国现代企业正逐步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向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统的实践模式转变,人才的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企业人才生态系统是由企业核心人力资源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交互而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从人力资源价值链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构建企业人才生态系模型,然后以创新型企业为例,识别了创新型企业的人才生态系统评价因子,构建了包括人才胜任力、组织能力、区域环境三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人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企业人力资本价值增值的理论探索和人才系统的价值实践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而如何评价人才环境的优劣,以更好地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就必须要正确识别影响人才发展的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并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家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本文在研究国际上衡量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指标体系以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消费四大体系为设计基础,基于经济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人文发展指数,共涵盖了24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探讨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提取出人才聚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和二级指标,并通过发放专家调查意见表的形式,应用层次分析法将专家的定性分析数据转化为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选取曹妃甸新兴工业区为应用案例,通过实践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中介服务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设计了评价科技中介服务业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发展环境、主体实力、发展潜力、体系结构和服务绩效五个二级指标,四层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4.
寇明婷  程敏  杨媛棋  张丽 《今日科苑》2021,(12):1-13,25
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对指导现阶段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促进北京市产学研互动、南北城协调发展,进一步实现人才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三城一区"规划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区的横向比较,通过深度梳理国内外创新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采用共性指标与特色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评价"三城一区"规划目标完成度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借鉴典型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遴选确定共性指标,结合各区战略定位和自身发展规划确定各区域的特色指标,并同时考虑了"三城一区"的协同联动.北京市"三城一区"动态监测框架能全面反映规划区域创新能力水平,为北京市创新优劣分析以及完成度评价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四个方面研究陕西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保、社会、经济、节能、规划、防灾等系统,划分了9个评价因子和46个评价指标。采用结构熵权法对指标体系的每一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并对陕南和关中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合理的反应当地的发展特点,说明了权重确定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四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价方法。以黄河台前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对其社会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社会影响为I级"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低碳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将低碳竞争力界定为低碳产业、低碳环境、低碳效率、低碳发展四个竞争力的能力的总和。通过分析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上构建了低碳产业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效率竞争力、低碳发展竞争力所组成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作出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8.
叶晓倩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75-1384
基于舒适物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3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综合吸引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各城市在不同维度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优势组合。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区位条件,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政策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的关键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本研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个准则,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支出"等指标反映了科技创新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弥补现有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没有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的不足。二是通过主成分分析保留同一准则层内因子负载大、即反映信息含量大的指标,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对科技创新评价具有显著性影响。三是通过计算同一准则层内任意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在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中,优先保留反映企业主体地位的指标,若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两个指标都反映或都不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则删除因子负载小的指标,不仅避免指标反映信息冗余,还能保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的主体地位,改变现有研究并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弊端;改变现有研究在相关系数大的指标中人为主观删除一个的弊端。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用21.9%的指标反映了87.3%的原始信息。  相似文献   

20.
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组成的有机系列。选择评价指标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关键,指标体系的优劣主要看其对指标的选择。本文以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人口与健康、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为例,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