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费批判与制度批判的有机结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异化消费的政治意识形态职能,深刻揭示了异化消费的制度根源;探索消除异化消费的生态政治战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政治变革,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2.
房红红 《科教文汇》2013,(23):53-54
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包含的内容丰富,如肯定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丰富的生态意蕴,从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找生态保护的方法,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等。尽管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乌托邦的性质,但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章琳  蔡萍 《科教文汇》2007,(1):111-1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的原因、实质以及理论方案,提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一善待自然。因此正确认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理论成果、有利于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质,又为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路线提供了一个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脆弱的星球》《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其中《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这本著作涵盖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概况,本书的主旨是揭露资本主义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导因。著作从对生态危机严重程度状况的精确定位出发,到揭示资本主义内在无限扩张与生态有限的相矛盾,再最后回归我们人类自身如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它将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相结合,认为“现代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倡导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整体的价值观念.福斯特的生态文明理论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重塑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切入点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把实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构成了以批判和重建为特征的思想体系.这两种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基础、对生态危机根源的分析及解决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提供思想资源,对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认为马克思的唯物论理论蕴含着深入人心的生态观,他指出全世界经济和社会秩序在实际与理论之间呈现出的致命性冲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生态环境方面的矛盾,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崩溃威胁。他提出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克服生态危机的思想被世界所瞩目,福斯特在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资本主义进行抨击的同时,提出社会主义复兴的伟大趋势并指出对此充满信心。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和重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生态学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潮之一。作为马克思生态学的创始人,福斯特不仅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了阐释,建构起生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而且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力图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重要的是,福斯特的生态政治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8.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生态学转向"是20世纪西方社会的众多"转向"之一,体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对20世纪人类的生存环境危机状况的忧思和理论自觉。它揭露和批判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深层矛盾,要求以生态正义为道德底线,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宜于居住的家园";它还试图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智慧"理解生态问题,用当代生态智慧完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普遍联系、本质联系是规律、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矛盾的对立统一四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从人受自然规律的盲目支配和受外部社会关系的盲目支配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破坏根源的思想和当代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根源。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论证了生态危机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促进作用。通过经典作家的论述得出 :解决环境破坏的最根本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进入自由王国 ,使人成为自然界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危机关系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 通过对上述公害事件及环境运动的介绍可以知道,当代世界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各种社会性问题和环境问题。但这一点很快就被“整合”,因为我们会在谈及环境问题时无法不谈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生态压力与生态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晓薇  王青  王军  张波  丁一  李广军 《资源科学》2007,29(1):142-146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提出并构建了度量国家生态压力总量与国家生态效率的本国生态足迹和生态利用效率指标。应用该指标对我国1990年~2003年的本国生态足迹、生态承载面积、本国生态赤字及本国生态利用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中国生态压力、生态利用效率的历史轨迹、发展趋势及其构成和主要矛盾。结果表明,我国的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现在的超载程度已很严重。这一期间我国的本国生态利用效率从2 070元/hm2增长到4 046元/hm2,年均增长率为5.3%。生态利用效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态压力相对减量;但这一时期的生态利用效率的增长率远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导致本国足迹增长较快。可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是以本国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而能源和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仅注重环境末端治理是远远不够的,根本途径是从源头实现资源(尤其是能源)需求减量,并应特别重视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论生态补偿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是关系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生态文化和生态补偿的内涵和建设途径的基础上,论证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生态补偿能惩罚生态破坏行为和奖励生态建设行为,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分析显示实行生态补偿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我国生态文化的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与自然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必须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模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生态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体系武装、规模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承载、科学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必须落实有效对策,才能顺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简述生态文明起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生态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列举了与生态文明相斥的行为,给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学途径。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关系密切,但二者并不等同:生态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学提供研究对象和平台。污染环境、过度利用和开发自然、过度消耗资源、盲目利用和改造自然等等都是与生态文明相违背的行为。从加强生态学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学意识,国家的重大工程计划要充分吸收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政府机关和工矿企业要配备生态学专业人才,加强国家的生态战略研究以及生态风险评价和生态预报等方面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 途经 。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2008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湖北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压力和自然生态体系的承载力,通过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计算出湖北省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670hm2/人,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593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达1.9732hm2/人。分析表明,湖北省2008年的生态足迹已远远超出生态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单是一个环境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已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文章阐述了煤矿区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进而提出生态恢复研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红线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划定生态红线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建立生态红线制度是严守生态红线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文章概述了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生态红线划分、实施及监管等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建立生态红线制度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生态红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我国新时期的生态社区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社区建设协同发展的机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社区建设和评价模式,将生态社区建设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资源的高度区域共享,有效创建真正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部生态建设是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军 《未来与发展》2010,31(5):26-30,15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事关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特别是西部的青藏高原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更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我国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有其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在西部生态重建中,中央政府近年来也不断加大了投入,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西部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系到国家安全,其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从整体利益考虑生态这种纯公共产品问题。在重建中要继续加大投入,实施纵向与横向的利益补偿机制,达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性。才能使生态公共产品效益与效率达到最大化。实现西部生态公共产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智库建设新的历史机遇期下对高校智库服务体系构建进行创新性理论探讨,从而突破高校进行智库建设的障碍。[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信息生态理论视角,挖掘出信息生态理论与高校智库建设的关联性,对高校智库建设的生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结论]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高校智库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并为高校智库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