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于浩毅  汪晓赞 《体育科技》2012,33(2):152-154,158
针对我国2009年推行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特征、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对象以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主,招收"入口"与培育目标"出口"之间的巨大落差给实际工作带来挑战。我国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状况整体上与国家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各院校在具体的实施操作方面有所不同,培养模式不尽完善。建议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给予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合理的定位,同时各院校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借鉴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提升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日十几所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为我国体育硕士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表明:我国各大学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不明确,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趋同现象突出,并且目标不具体、没有针对性.而日本各大学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具体.据此提出了完善和规范我国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和二级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05年设置的专业学位,是一种以在职学习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体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搬。结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对体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就进一步完善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针对性强,职业背景明确。案例教学是达成其培养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分析体育硕士培养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如何选择教学案例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案例。期望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大发展,强化其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归纳演绎法得出,体育职业实际岗位工作及个人发展的要求,需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逐步建构与体育职业实际工作密切互动的招录方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及职业资格衔接等,培养"来之能用,用之能胜"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郑继超  赵娜 《体育科研》2015,(3):98-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苏沪两地5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且与其培养目标吻合度低,教育实习环节薄弱,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完善等问题。故提出建立并创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对学生教育实习期内的监管与考核力度等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体育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本质性与导向性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考察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属性和培养目标,发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学位性质与培养目标、招生录取与考试方式、学年学制与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要求等方面都不同于学术学位;通过反思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借鉴国外已有经验,提出了一些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破解当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困境,从就业形势、招聘要求、职业选择、就业观念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当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困境主要与研究生个人能力、就业观念、市场岗位供给及培养过程等因素相关。个人层面:需加强自身能力,提升竞争优势;明确职业规划,改正就业观念。社会层面:需降低区域发展差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建设健康就业环境。培养过程层面:需优化培养课程设置,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完善学校资源配置,健全就业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我院从2005年起开始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现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学位相比,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办法、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更突出职业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面向体育行业,为体育系统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快速发展,但因大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待于加强和提高。该文从实践能力和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以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温阳  ;余方亮 《精武》2014,(36):5-7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依据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情况,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学生在就业和专业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实践课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情况及学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满意度等方面做了分析与研究,指出教学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开展和课程设置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设立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可行性,并就实施双导师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新生的全日制体育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理论借鉴,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培养目的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学历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学习体育科学技术期刊,在理论的支持下对辅助体育专项理论教学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调研、走访、实践和分析,就目前:体育专项理论教材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面临着困境。故我们在体育专项理论教学中不能固封自守走老路、弯路。还需在长期的体育专项理论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利用丰富的体育科学期刊资源和便捷的网络条件融入到体育专项理论的教学中,其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丰富了教师的专项理论教学弥补了教材中的不足,并提高了学生对体育专项理论知识的更深入了解便于运用到实践中更快的掌握专项技术,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评和撰写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体适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对陕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19名研究生的体适能实践课进行实践测试、随机抽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体适能实践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科研论文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此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社会市场经济对体育专业人才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同时通过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对此研究的现状,阐明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更具有目的性、趋向性。提出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深入的改革,探索体育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体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74篇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从具体研究方法,基本方法中搜集资料法与事实法和分析资料与事实法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特征。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征,来管窥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巨大的体育市场需求迫切需要专业的社会体育人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担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其实践教学意义非同一般。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现阶段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时间不够、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缺陷,并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优化策略,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复试工作是全日制体育硕士招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全面考查考生专业能力和培养潜力的重要手段。依据体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提出要不断创新体育硕士复试方式和内容,重视专业能力的考核,积极推进体育硕士专业能力考查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以此促进体育硕士招生复试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体育硕士培养的选拔机制和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