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通过原初状态设定的思想实验,可以合理地发现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演变与指归。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因为教育管理活动是依附于教育活动而产生的。教育管理活动对于教育活动的依附性是提出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教育立场之深层逻辑。随着教育活动的组织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发展,教育管理活动的独立性日益增强,甚至凌驾于教育活动之上,从独立性演变为僭越性。在现实的实践中表现为教育活动依赖教育管理活动,这一异化给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教育立场选择造成了困惑。对于教育管理活动异化的否定之否定应该指向教育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的共生性,意味着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不能只关注管理活动的逻辑,更应该关注教育活动的逻辑。从教育立场出发,研究如何生成反映教育管理的“教育”属性的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是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成人教育管理学正作为一门研究成人教育管理问题、揭示成人教育管理规律的学科呈现于人们面前。成人教育管理学主要研究范畴为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成人教育政策法规、成人教育组织管理等。在成人教育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成人教育管理学应注重梳理成人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积极构建成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提升研究的理论性,重视学科领域的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后现代观念与主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教育管理后现代理论思潮孕育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理念和思想中,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美国教育管理学界兴起,成为当代西方盛行的一种教育管理思潮。从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所推崇的价值观、组织观、学科观和方法观等方面,可以较为全面地揭示其与传统教育管理理论不同的观念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近30年来,教育管理学科一直在教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间徘徊。由于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在招生、培养、就业、学科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科定位失确与学科基本概念界定不清、交叉学科定位标准的模糊、学科定位危机的忽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的三维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科、学术和理念的发展。其学科发展的现实表征为性质归属转移、对象范围拓展、结构体系类化、研究方法更新。其学术发展的前沿课题有批判反思与教育管理的元研究、实践与问题取向的教育管理探索、教育效能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与教育管理创新、教育政策分析与教育管理评论、校长专业化与学校组织文化的自我诊断、学校经营及其与社区的关系、以德治教与校本管理。其理念发展的实际走向是科学和人文交融、权利和责任对称、竞争与合作俱存、传承与创新结合、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管理互动。  相似文献   

6.
培养机制改革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体制、手段、方法等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在体制创新上,要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系)—学科—导师四级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学科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科和导师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在手段创新上,要充分采用培训为先、目标引导、评估考核等新手段;在方法创新上,要有效利用协议管理、信息化管理、激励管理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科定位问题关系到学科的生存和发展,科学的学科定位可以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法学作为教育管理类的主要基础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本文从教育法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任务和学科构建的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教育法学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体制、手段、方法等的创新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在体制创新上,要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系)-学科-导师四级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学科和导师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使学科和导师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在手段创新上,要充分采用培训为先、目标引导、评估考核等新手段;在方法创新上,要有效利用协议管理、信息化管理、激励管理等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观”是透析百年来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而重塑学科使命并深刻反思学科的研究对象、体系及研究方法,已成为目前教育管理学科建设的紧要任务。教育管理研究应廓清“事实与价值”、“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确立“伦理视角”、“多元学科视角”和“历史视角”。作为新世纪教育管理学发展新方向的微观体现,学校管理研究将呈现以下新动向理念多元发展、关注校长成功和职业化、重视知识创新的具体运用、突现“问题”意识以及道德伦理向度渐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波  陈信存 《广西教育》2008,(36):32-34
教育管理学以教育管理活动及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所有活动为研究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以及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构成了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研究范式在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由过去以经验总结性描述为主逐渐向更加理性的研究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searches for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of education, one that is a self-governing discipline and exercises the right to organize its own activities and to make independent decisions. In undertaking this quest, it asks: how may education be organized to safeguard its autonomy so as to be able to generate strong and unique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y?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Herner Saeverot argues for a conceptual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interrelated perspectives: education as translation (ETN), education as task (ETK), and education as truth (ETH). These three perspectives are part of the overarching term “the science of education” (SE). While ETN translates knowledge from noneducational disciplines into educationally relevant knowledge, ETK produces distinct educational knowledge or theory directly from educational practice (EP). Through these processes, education can function as an autonomous and a self-governing discipline. However,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what would be required for education to become a strong autonomous discipline.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ETK ultimately produces educational theory in a weak sense, that is, it yields knowledge structures that are too loose or poorly articulated to be designed as strong theory. Thus, ETH examines ETK to produce educational theory in a strong sense, in other words, knowledge that has undergone thorough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and theoretical substantiation. By way of this organization, educational theory is developed through (1) ETK as a firsthand experience in which practice-based knowledge and theory is derived directly from EP, and (2) ETH as a second-order observation of EP in which theory-based knowledge is derived indirectly from EP and directly from practice-based theory (ETK).  相似文献   

12.
坚持教育创新加快高师院校的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个理论框架: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手段的创新;一个主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观念突显出来;一个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以北师大世纪转型为例,分析我国师范教育的功过、现状,可预见现阶段我国教师教育将走向双轨制,在良性竞争中,师范教育一定会有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危机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资源严重匮乏、培养过程监管不利等方面。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系统工程。成人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维护与自我更新,应当从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危机的三大根源入手,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水平为培养目标,大力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过程的监管和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两种规训观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教育实践中的惩罚问题。肯定的规训观将规训当作正面的教育过程,否定的规训观将规训视为负面的教育现象。前者源于康德,认为规训是将"动物性"转化为"人性"的过程;后者源于福柯,认为规训是一种施加于肉体之上的微观权力技术。肯定的规训观视角下的惩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而否定的规训观则提醒惩罚权力可能会侵害学生的个人自由。结合这两种规训观以及福柯晚年的规训思想转向,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以明文形式规定惩罚权的内容和边界;在惩罚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教育性原则;建立具体透明的惩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英国公学校长的教育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校长以学校为家庭的学校管理观、以自己为家长的教师管理观以及以品格教育为中心的学生管理观这三个方面上。公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采取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并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制度,校长的权威渗透于其中。英国公学校长的学校管理特色,对于我国私立中学的校长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研究方法还是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方面看,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存在着问题.通过分析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提出形成一种批判性反思的研究意识,并加快建设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中的国际教师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基本趋势有:开放化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培养目标,高学历化的教师教育培养规格,实践化和校本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过程,法制化的教师教育办学保障,标准化的教师教育管理,多样化的教师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权力都该有边界,教育行政权力亦然。基于两大基本行政原则即"行政合法性"、"行政合理性"原则,结合教育行政管理对象即"教育"的属性,教育行政权力边界可划分为法制边界、专业边界和价值边界。法制边界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须遵守法制,在法制轨道运行。专业边界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须遵守教育自身的专业领域的各种规律,包括教学自主、学术自由、办学自主等。价值边界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须遵守社会公众对教育的价值期待,包括教育公平等。  相似文献   

19.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高等教育既是国家教育体系框架中的关键节点,又是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载体。高等教育学"捉摸不定"凸显出"硬实""软性""柔情"的层级序列。高等教育学的"硬实"彰显于学科的嬗变历程与逻辑进路,源于学科地位、研究成果、研究队伍与学术精英等结构谱系。高等教育学的"软性"显露了弱化危机,涉及学科逻辑紊乱、解码能力内隐、发展潜力匮乏,外显在主体自我迷失和学科功能异化上,内涵式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高等教育学的"柔情"始终以"人"为核心进行教育向度的意义生成,促成学科想象力,继而凸显文化情怀和学科魅力。高等教育学的迷惘体现于无坚实的学科"根基",用物性逻辑代替学科逻辑,出现了价值回溯和实践流弊的倾向。高等教育学要正视其研究领域的"多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弥合动态嵌套的层级序列系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证成和通达路径过程中实现学科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