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东平 《文教资料》2007,1(25):141-144
精神需要是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由于对某种社会生活或现象感到欠缺或不平衡而渴求得到满足或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当前,在教师需要及其激励中,主要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上,重物质需要轻精神需要;二是把教师的精神需要和精神追求归结为道德需要和道德追求,忽视教师精神需要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针对当前教师精神需要的特点和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进行合理调适与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教师需要的特殊性及其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激起教师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与工作效率。积极性的激发在管理上又称激励。需要是行为的动力源,合理恰当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激励。正确认识高校教师需要的特殊性,合理恰当地满足教师的需要是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良好而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编辑的智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学报编辑的激励机制就是在尊重学报编辑主体性的基础上,研究外部诱因,通过满足编辑的正当需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激励措施,逐渐完善学报编辑部的薪酬激励、情感激励、职业规划激励制度等。以激活其内驱力和维系其积极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曲广连 《考试周刊》2013,(25):169-170
校长满足教师合理的、正确的需要,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佳方法。既满足教师物质的需要,更重视他们精神需要的满足。教师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对他们的需要,既不要"金钱挂帅",又不能"精神万能",要把物质需要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做到:既要重视结果激励,更要重视过程激励;既要重视间接满足,又要重视直接满足;既要重视民主生活,又要重视他们的参与和创造。  相似文献   

5.
雷茹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5):112-114
成长需要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创建良好环境,满足学前男生归属与爱的需要;关注学前男生的精神成长,满足其认知需要与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前男生专业成长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是在需要理论观照下解决学前男生专业成长困境破解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兼职教师是远程教育系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对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有直接影响。在教育理论界,有关高校兼职教师激励管理的研究较多,时远程教育兼职的教师激励的研究相时薄弱。从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的视角,分析远程教育系统的兼职教师。加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培养兼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可以满足兼职教师的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激励兼职教师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7.
深入分析了激励的作用机制,以及高校主体性人力资源的需要的以高层次倾向性为主、同时呈复合交叉性和动态变化性的特点,对其进行激励必须采取多元性、灵活性的激励方式,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环境激励、工作激励、团体激励等方法,并注意激励的实效性和艺术性,把激励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文化人”假说基础上的广种文化管理。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员工产生着精神激励作用,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来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历史条件,政治方向、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的制约和校外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只有将物质刺激与精神激励,以及根据人的自然需要和精神需要而采取的激励措施与方法有机、综合、同步地结合实施时,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作为一种管理的强化手段,就是要调动人、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的核心就是“激励”。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需要的特点及其激励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工作状态和业绩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的质量和高校职能的发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需要通常具有深刻的社会性、高度的发展性、强烈的选择性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性等特点.高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需要的特点,积极采取目标导向、满足需要、精神激励和管理保障等策略,有效而全面地激励教师,促进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改革冲击着精神生活的秩序,造成一部分人精神需要的危机。文中从加强精神生产、精神生活领域的立法和司法工作来保障人民的精神需要不受损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体系;保护好精神生产者自由创造的权利;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使健康合理的精神需要得以产生,并引导人类的精神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等几个方面具体阐释了走出这一危机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需要     
人作为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物 ,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不同的需要。人的自然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生物需要、生理需要 ,包括物质生活需要、性生活需要、健康和安全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即人对社会的需要 ,包括人与人的相互依存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和劳动合作需要 ;人的精神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和意志需要三个方面。其中 ,认知需要包括求真、向善、爱美的需要 ;情感需要是人对积极、愉悦情感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消极、忧郁情感的克除和消解 ;意志需要即对良好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后勤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出解决职工思想压力与转化为精神动力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五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编辑选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读选择是编辑工作的核心工作 ,其目的是选择优质稿件。高校学报编辑只有结合办刊宗旨和出版方针 ,依据科学的评鉴标准及评审机制 ,同时提高自己对知识创新成果的鉴别力和吸收能力 ,才能挑选出好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艺术需要,是人类在享受视听体验、扩大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提升生命质量的特殊精神需要;它根源于物质需要和功利性意识行为。艺术需要生成艺术行为,艺术行为产生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构成艺术价值,艺术价值衍生新的艺术需要。以体验性精神需要为逻辑起点,艺术学基础理论就可能发挥作为其他艺术门类“基础规律”的原理功能,并具备开放性、科学性和有机性。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引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客体的更加丰富的科学界定,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内涵更加丰富明晰,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具针对性,构成有利的外部环境。在实践中应采取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重视教育客体个性、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路翎是一个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现代知识者形象。然而从传统的士大夫“蜕变”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知识者,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些饱尝精神苦刑的现代知识者,进行着九死未悔的追求与探索,在血与火的背景下主体精神的喷发与人格的重建,最终走向“人底完成”。因此,路翎是以“达到未来的桥梁”的前瞻意识,凸显现代知识者精神“炼狱”的特殊性与艰难性。而对这种精神苦刑的展现与描绘,在一般作家的笔下确实较难以见到。  相似文献   

18.
谈当代高校学报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高校学报编辑的意识应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编辑意识上而有所更新和发展.文章从信息意识、网络意识等五方面对当代高校学报编辑的意识进行了探讨,旨在促使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高校学报质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程中,对物质利益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物质利益思想。他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无论是对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还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建立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统筹兼顾等原则;物质利益固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则,还应当有精神激励原则,必须将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激励原则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民生需要就是民众的生活需要,是指民众利用各种生活条件,以保障和改善自身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民生需要是一个由多方面内容有机结合构成的综合性范畴,主要包括物质生活需要、社会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和生态生活需要四个基本方面。民生需要是一种方向性、趋势性需要,表现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大体上可以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