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雅典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当我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瞬间,当我在这个世界中睁开双眼的时候,我看到一幅怎样的美景?厚重古朴的城堡中,有一种淡淡的风笛乐声悠扬长远,卫兵和商人站立在我的不远处,华丽而真实的服饰,偶尔漫不经心的小动作……显示器前的我,仿佛是盛夏时节跃入冰凉清澈的池水之中,那是一种源于身心的放松和享受。环视四周,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2.
一个游戏一个世界。 雅典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当我进入这个世界的第一瞬间,当我在这个世界中睁开双眼的时候,我看到一幅怎样的美景?厚重古朴的城堡中,有一种淡淡的风笛乐声悠扬长远,卫兵和商人站立在我的不远处,华丽而真实的服饰,偶尔漫不经心的小动作……显示器前的我,仿佛是盛夏时节跃入冰凉清澈的  相似文献   

3.
进入信息时代,人类进入了信息的自由王国,网上的虚拟世界任你游,信息多得没法接。 作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要看深一层。信息世界植根于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在真实的世界里,古往今来都分为不同的利益集团,各自都从有利于自己的立场出发,传播或限制传播各种信息。 该传播的就传播,不该传播的一点儿也不传,这一点,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比我们做得更彻底。就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而论,内幕至今也没有被真实地报道出来。究其原因,一是经常以指责别国政府不透明、不搞新闻自由为能事的美国政府,自己拼命捂盖子…  相似文献   

4.
对于眼下中国网络和网络的现状,从各种媒体、从街谈巷议、从亲朋好友那里,我已经知道了当今网络世界的基本概况了。事实上,我认为似乎不应当称之为“网络世界”,因为网络世界不能反映网络的真实面貌和状态。如果我们改成为“网络社会”,可能会更准确一些。这样,即便是阐述起来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5.
世界广播发展的前沿,就是用真实生动的“音响”来说话。新闻节目如此,专题节目也如此,少儿节目同样如此。一个广播节目之所以有可听性,可信性,就是因为听众通过音响,听到了真实的信息。因此说,巧妙地使用音响,是制作广播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广播节目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梅松武 《新闻界》2001,(1):13-15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新闻界》 1996年 1期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思考。一篇是何光同志撰写的《新闻真实论》,另一篇是喻权域同志撰写的《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前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无法操作,认为它不能作为检验新闻真实性的标准。后者分析了某些西方传媒对世妇会的报道“本质上不真实”,认为“本质真实的意思是对的”。近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我是不赞成“本质真实论”的。这不仅因为“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7.
唯实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反映、解释世界和阐述事实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大题目。好在大题目大家谈,每人谈一两点意见就可以了。这里,我谈两点意见。 第一点是唯实。 新闻工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基本的要求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按照这种认识论,新闻工作者不能用唯心论反映和解释世界,而必须用唯物论辩证法真实、准确、全面、本质地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按照我们党最简洁的说法就是:实事实是。 联系新闻工作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证明一个人真实身份最好的方式是身份证。那么,互联网上怎么辨别对方的真实身份呢?如何确认“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如何保证基于互联网的交易过程中信息传输的保密性、数据交换的完整性、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游戏·人生     
游戏·人生李野墨一份爱好,近乎痴迷;使他从演播《新星》、《平凡的世界》、《猎神》到《白鹿原》,蜚声全国,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而他却真实地坦露:追求完美的自我……十多年前,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跟话筒打起了交道。从那以后,它就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相...  相似文献   

10.
丁海宴  赵莉 《现代传播》2001,(5):135-137
艺术中的“真实”问题,像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似乎说不说已无关痛痒。可转而一想,牙老了,却不掉,必有其不掉的道理。依我看,“真实”就是这么一颗“老牙”,不想不碰不痛,越想越碰越麻烦.麻烦的是,似乎搞不懂它究竟是个啥“玩意儿”。用句专业的话说,是“真实”的属性不甚明了. 往往,越说不清的问题,其实,说起来才越有趣.容易说清的问题,就容易让人觉得没味道。恐怕,这是我们要说的主要理由. “真实”,在影视理论和创作中,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概念,也是一个时常被讨论或辩论的问题。我无心引发或继续这些讨论.因为我觉…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电视剧,常常会随着 剧中人或喜或悲,但在异性朋友 中却难觅知音,反被其嘲笑,说 我让这“专门赚取女人眼泪”的 东西给骗了。由此方知,我如此 痴迷电视剧,竟有一部分原因是 自己生为女人。 除了收发“伊妹儿”,我很 少上网,对着刺眼的电脑屏幕, 我实在找不出工作以外的乐趣, 我从不走进聊天室,因为我觉得 那里欺骗的成分多,真实的成分 少。后来闻知,上网者男性公民居多,才知又是天性使然。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不能忍受用另一个名字,另一种身份,进入另一个虚拟的世界,更不愿在冰冷的键盘中流露自己真实的情感。 我是…  相似文献   

12.
索玛花儿一点点在心中绽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记者,我真实地走进了王顺友马班邮路上的生活,我真实地领悟了高原上被人们称为“圣洁之花”——索玛花儿如诗如歌的内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孟志军 《新闻知识》2005,(11):26-28
新闻的整体真实,又叫宏观真实或总体真实,与之相对应的是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个体真实。整体总是由若干的个体组合而成,一篇篇具体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就会组合而成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而这组合而成的新闻报道的整体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基本风貌?是否反映了现实世界的“主流和支流”、“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14.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到底什么是“真实”性呢。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真实”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实”存在。在哲学领域,以往人们关于“真实”的讨论,似乎总是在回避或者没有澄清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真实”与“客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郑杰 《网络传播》2007,(12):76-77
在一次欺骗攻击中.攻击者创造一个易于误解的上下文环境.以诱使受攻击者进入并且做出缺乏安全考虑的决策。欺骗攻击就像是一场虚拟游戏:攻击者在受攻击者的周围建立起一个错误但是令人信服的世界。如果该虚拟世界是真实的话,那么受攻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但遗憾的是,在错误的世界中似乎是合理的活动可能会在现实的世界中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一个侏儒青年的奋斗之路》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位残疾人作者王庭德的自传体纪实小说,记录其从出生到2004年23年间真实艰难的人生历程。 那是一个刚刚上班的早晨,有人敲门,请进后,看见一个“小孩”步履蹒跚地走来,他可能意识到了我的诧异,自报姓名王庭德,让座时,我发现他竟艰难地费了足足三分钟才坐到椅子上,接水杯也是十分地吃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闻真实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反映,那么新闻真实与客观真实是什么关系呢?怎样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呢?笔者谈点浅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假如我是一个婴孩,我有不出生的权利。世界,你可曾听到我在羊水中的呐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6,(6):38-40
我们集团从今年开始涉足新媒体项目,现在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今天我代表集团做一个发言,介绍一下我们目前做的一些项目,希望大家在了解我们项目真实情况下,能够多多指导我们的工作。我发言的题目是融合、创新、开放。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关于新近事实变动信息的记录,首要任务是帮助人们消除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因此,新闻必须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环境、条件、结果等基本事实,乃至有关人士的年龄等微小的细节,都应准确无误。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准确观察世界,向人们提供可靠的、可以查证的事实的能力。这就要求媒体工作注重科学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用求知、求真、求是的“科学之眼”来观察世界。一个好的记和好的编辑应与科研工作一样老老实实地对新闻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真实的结论,而绝不能不顾事实,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