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通过对人格品质培养对大学生成长重要意义的阐述和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原因的分析,认为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堪忧的内在因素,进而强调指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作用,切实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并针对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格品质培养对大学生成长重要意义的阐述和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原因的分析,认为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堪忧的内在因素,进而强调指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作用,切实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并针对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时代,高校德育要不断创新发展,注重“道德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丰满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影响着今天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当今社会文化、思想道德出现了某种“失范”和“滑坡”,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于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不足与高校德育的不适应性。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需要以网络为阵地,弱化不良因素,去粗取精;全面建立校园网,开发有校园特色的网站板块,吸引大学生;强化网络道德的培养;提高网络主体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创新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机制,充分体现出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和谐人格是个体组织好内部心理因素并且协调好外在关系的最佳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也是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德育的根本追求。然而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冲突正从人格的“单面化”倾向、“知行分离”、心理健康隐患以及忽视外在关系的和谐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高校德育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倡导审美化德育、树立大学生“我与你”的世界观、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发挥其人格教育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在整个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内化、自主控制的能力.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自身道德控展追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学会能动地表现道德行为,学会超越“自我”的道德自省。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它具有四方面的内涵;第一.高校主体性德育把德育本身著作目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行为的失范将导致学校德育的失效,学校德育的失效又会加剧社会行为的失范,如此恶性循环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担忧的。德育的本质在于满足人在精神成长,包括情感成长方面的自我需求。德育过程也必然是引起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价值及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现代中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立命之本。培养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能促使大学生形成自觉抵制人的“物化“的能力,能促使大学生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呼唤着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生成与确立。主体性德育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建构的基础,正确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是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生成的前提,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出现。基于此,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对网络道德失范大学生实施网络心理教育的构想与尝试,以促使其尽快完善健康、健全的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陶行知、杨贤江、蒋梦麟为代表,分析20世纪初我国“学生自治”思想的流派及其价值取向,认为学校德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价值,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对当前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贯彻文化养成和生活养成原则,改革各级学校德育教材编写体例,在德育及相关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自然知识、人文知识、社科知识的合理布局,培养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主体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培养优良社会公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对于培养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学生,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职业学校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状况,指出中学应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德育的实效性,根据学生的特点,以中学为主,联合家庭和社区共同构建综合性的学生德育平台。并以清华附中的教育实践为例,描述了该校在德育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自省是我国儒家圣贤所倡导的修身方法,是道德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养成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必须要加强自省的培养,而加强自省培养的重要途径主要有:提高对自省价值的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和提供增进自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德育教育成败的直接标准之一。高校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如何塑造高尚道德品质和形成健全人格的人才培养问题。更新传统的德育思想,扭转重智轻德的倾向,改革陈旧的德育体制和落后的德育方法,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德育理念。创建现代化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重视德育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本质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卓有成效地抓好高校德育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也是张扬大学生个性、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分析高校当前德育的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用教师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用情感教育作为主要实施手段,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的主渠道,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这几个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