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伍志伟 《文教资料》2011,(16):31-33
本文运用哈蒂姆和梅森所提出的语篇翻译理论,从交际层面和语用层面两方面分析《围城》英译本中处理社会方言所出现的错误,最后总结出在翻译社会方言的时候,译者应该从交际、语用和符号三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决策,然后再从微观的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操时尧 《英语辅导》2008,(3):115-117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过程是译者把源语作者的意图准确地传递给译语受体的过程,因此,译者的任务是在二者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本文旨在运用该理论从语义关联、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三个层面探讨奥运主题口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彭祺  张兰琴 《海外英语》2012,(1):167-168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逐渐从语言学层面转向文化层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在翻译中的影响和作用,译者的地位逐渐从边缘走到了中心,译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成为翻译研究热点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孙子兵法》sonshi网站的英译本和国内译者的译本,探讨在中华文化古籍的翻译中,译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七十余年来共出现四个英译本并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文学外译史上享誉盛名。伴随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主体性成为了近年来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梳理《边城》英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三个英译本(金堤译本、戴译本和金介甫译本)为研究语料,尝试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分析不同译本中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1984年英译本《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问世,译者杨宪益、戴乃迭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将书中涉及的张家口方言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目标语。英译本对张家口方言的翻译减少了文化障碍,满足了外国读者阅读中国革命题材作品的需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作中浓郁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6.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中的音译法、直译法和逐词翻译法,以及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仿译法和改译法,对不同的方言词汇根据语境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得译文流畅、地道。然而,由于汉语方言书面化的困难,《西和乞巧歌》中部分方言词汇并未在书面文字中表现出来,且原语文本中所有的西和方言特征和口语化特征在译语中全部被抹杀了。尽管如此,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方言是让方言作品走向世界的方式。作为第一部关于西和乞巧歌的英译本,此书对于乞巧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翻译策略使乞巧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能够流畅表达,使得英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中国北方的乞巧文化。  相似文献   

7.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95-97,12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由此造成译者对原文文化理解不够准确或误解,从而产生欠额翻译、漏译或误译。另外,文化缺省还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策略制定。作为跨文化交际翻译交际主体之一的译者必须思考应该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将许多对于原文读者不言而喻的缺省因素合理地传递或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的《儒林外史》英译本将为探讨文化缺省对原文文化理解和译者翻译策略制定的具体影响提供颇有价值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对文化的干预的角度对《围城》英译本进行批评。通过对译者、翻译背景及其异化的翻译策略的分析,认为泽著在翻译的文学与文化层面达到了促进交流、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与译语文化差异时所使用的方法。翻译中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异化。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回目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作者分析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译是很常见的,误译多半源自误读,即对源语的错误解读.对源语的误读又分为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金瓶梅>英译本中存在较多误译和不当翻译.人名和某些事件的误译只不过是译者的某种"失察"而已,而习语和文化术语的不当翻译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源语文化意识和修养的欠缺.考虑到英译本非直接译自中文,误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母译本.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过程包括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和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这两个过程。因此,译者要帮助译文读者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上海世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及其英译"Better City,Better Life"也广受好评。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从语义关联、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三个层面分析上海世博主题的翻译,加深对该主题及其翻译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关联性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联话语理解机制再阐述,认为译者力争的最佳关联性是动态的、相对的,符合翻译的本质特征,并试图对翻译过程中译者大脑运作机制的推理过程作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包含明(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两种意义。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科技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关联原则,译者在从事科技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这就要求译者首先通过各种交际线索找到原语交际者的真实交际意图,然后通过推理目标语受体的认知环境,选择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法,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科技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具有悠久的翻译历史,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翻译思想,它们折射出现代翻译理论的光芒.文章试图从文化视角运用现代译论中主客体理论反思、探讨传统译论中翻译主体的文化变迁.这种变迁经历了从朴素的翻译主体意识的形成到译者地位的突兀,译者从忠实地服从作者到站在读者的立场实施翻译,它为近代翻译理论的译者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应用翻译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个具有切实指导意义与价值的理论规范,使得应用翻译实践显得盲目而无所适从.关联理论适合并能够指导应用翻译教学,即教师应运用关联理论贯穿应用翻译教学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译者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三元关系之间的主导作用,并以最佳关联为目的与准则,具体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应用文体翻译、尤其是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翻译被看作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用其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可以发现,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有意误译,使得译文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推理努力便能找到原文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译者也应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并充分运用有意文化误译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对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分析,剖析教学领域翻译中更多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说明在教学领域翻译中,其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即明确翻译策略制约因素特别是翻译目的,根据预期读者的特定文化知识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充分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有利于译者更好发挥文化中介作用.为译者从事以教学为目的的翻译,教师的教学翻译以及学生英语学习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公示语的读者是对其不需要任何职业或专业训练就能理解的普通人。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公示语译文要求言简意赅,其阅读又具有临时性的特性。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译者能否抓住公示语原文的最佳关联和目标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得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试图从译者的层面探讨译者实现与读者的最佳关联的翻译过程,并指出关联理论对公示语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批评的社会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译的双重化身份使他不可能完全忽视译语的社会化因素,相反,译语的社会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译对原的理解和阐释。社会化因素在意识形态、学传统和规范、化价值观三方面对译的影响,翻译批评理论体系中应涵盖这些方面,以便对译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