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编辑就是以规范化的形式传播以知识为内容的信息.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的问题,这对于提高编辑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科技论文可读性是学术交流的必要条件,而影响其可读性的因素很多,插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编辑应从提高可读性的角度修改插图,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文中以坐标图和照片图为例,讨论其编辑加工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这二十多年来报业市场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且不说报道重心的转换、组织采访的多元,报道内容上的求新求异,只说报纸的门脸也是越变越漂亮:标题火了,照片大了,版面美了。一些报纸也形成了独特的编辑个性:有的以庄重大方见长,有的以清新典雅著称,有的则以生动活泼引人。很多报纸都把编辑个性作为报纸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来抓。 所谓编辑个性,指的是通过对稿件内容和形式的整合与包装,通过各种编辑手段,而使报纸所体现出的总体特色,它是报纸的外在包装与内在思想的统一,也是此报与彼报最显眼的区别。其实,如今报纸编辑强调突出个…  相似文献   

4.
吴丹 《采.写.编》2023,(11):78-80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类文章发表越来越多,编辑加工和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从广义来讲,两者都是对文章进行修改,但是在实际工作内容、思维与方式上两者存在差异,它们的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需要编辑在工作中明确这种差异,通过思维模式与操作方式的转变,提升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的质量。本文以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两者思路差异及其思路转换,希望为编辑与校对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遵循名词术语统一、上下文意统一、图表文内容统一等是书稿审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编辑加工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然而,在实际的书稿编辑加工工作中,并不能教条性地理解"统一性"的要求。拿着"统一性"这个令牌生搬硬套,思维僵化,反而容易歪曲原意、弄巧成拙。"统一性"和"灵活性"是一对矛盾体,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实事求是,恰当地发挥书稿编辑加工的"灵活性",才能使图书内容质量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进入读者手中的出版物,看做是一项生产过程的最终成品并开始发挥其使用价值的话,那么,通过作者、编辑、校对几道关口之后的该成品,展示给读者的应是准确的信息、完整的意思和尽可能无瑕疵的外在形式。校对,作为成品的最后一道关口,自有其特殊的作用。校对在出版机构的定位,可以认为是编辑的助手和合作者,其职责不复杂:依据编辑加工的原稿和版式设计,逐一核对校样,使校样从内容到形式符合原稿的要求和编辑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出版物付印前在校样上消灭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基本外在质量的一种技术。工作内容不外改错漏、校统一、审版面、提…  相似文献   

7.
孟楠 《采.写.编》2023,(9):112-114
科技的发展与国家兴盛有直接关联,科技类图书作为承载科技知识的载体,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作为图书出版的主要内容,编辑加工质量决定着科技图书的质量。由于科技图书内容与编辑手法与其他类型图书有较大区别,因此需对科技图书编辑加工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从科技图书的符号、插图处理、物理量标识等方面着手,对科技图书编辑加工要点及流程进行解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编辑过程中的读与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审"的角度出发,指出读与审是编辑加工之前的不可分割的2个层面;提出了加工的前提是审读,审读的关键在方法的观点.对实例进行了剖析,表明编辑加工既要读更要审,要透过现象审本质,深入形式审内容.  相似文献   

9.
编辑过程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是以规范化的形式传播以知识为内容的信息,编辑过程始终存在形式与内容统一的矛盾,准确把 握两者的相对性特点,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于提高编辑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丽 《新闻窗》2005,(4):68-68
文摘本身是一个再加工、再创作的过程。文摘编辑须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从传统的理念束缚中摆脱出来,构建一种新的理念。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经过编辑策划,精心组合,使之产生让读者眼睛一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出版的定义、特点等出发,提出了数字出版的“五要素”即内容、形式、体验、数据、服务,指出内容在数字出版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哪种内容生产方式,内容的质量决定了数字出版的质量;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出版的形式能够影响内容产生的实效;体验是决定用户是否会长时间使用产品的关键;数据是改进数字出版产品的力量;所有的数字出版手段,其终极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莲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2):135-144
[目的/意义] 通过对中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OILI)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网站调研等方法,了解中美两国OILI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中美高校图书馆OILI的主体内容相对一致,只是国内对某些内容的处理还有改进空间。中美高校图书馆均采用多种形式开展OILI,但差异较为明显。在对多种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在线教程是卓有成效的OILI的形式之一。对国内而言,开展OILI,要有求实意识和精品意识;倡导在线教程,体现内容完整性与形式多样性;注重高阶技能培养,融信息、研究、学术于一体。  相似文献   

13.
王莲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2):135-144
[目的/意义] 通过对中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养教育(OILI)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分析,探讨我国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网站调研等方法,了解中美两国OILI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中美高校图书馆OILI的主体内容相对一致,只是国内对某些内容的处理还有改进空间。中美高校图书馆均采用多种形式开展OILI,但差异较为明显。在对多种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在线教程是卓有成效的OILI的形式之一。对国内而言,开展OILI,要有求实意识和精品意识;倡导在线教程,体现内容完整性与形式多样性;注重高阶技能培养,融信息、研究、学术于一体。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整体和谐美体现于图书馆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包括资源采访、加工、服务及内饰、馆舍建筑等方面。从美学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图书馆整体和谐美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阐述了复合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旨在全面加强参考咨询工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田峰  尹玉吉 《编辑学报》2013,25(3):211-213
学术期刊是综合还是专业,是随学科发展规律而变化的;因为科学是本,期刊是末。从世界学术期刊发展史看,综合性最先出现且不乏优秀者。所谓的专业学术期刊,本质上也是综合性的。综合性不代表落后,事实恰恰相反。科学作为内容必须为王,期刊作为形式必须服从科学内容,不能在综合性还是专业性上过多纠缠。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了图书馆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总结了档案编研的特点、内容及形式,并针对编研工作重"编"不重"研"和编研人才缺乏的现状,从提高认识、寻求合作、从实际出发选择编研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做好高校图书馆档案编研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年度报告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以加强我国公共图书馆对年度报告规划和编写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公共图书馆年度报告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完善我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公开服务制度,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法/过程]利用网络调研方法对美国9所公共图书馆网站进行研究,挖掘其年度报告的目标、构成要素、篇幅、发布时间、发布渠道以及报告形式等内容。[结果/结论]当代美国公共图书馆年度报告的类型表现为主题式、贺卡式、海报式、组合式、单一式,年度报告呈现出内容具有共通性,但也有侧重点;可以多份组合;注重财务信息与数据公开;编写形式多样化等特征,并向着多主题、多类型、重图表、重数据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敏 《晋图学刊》2005,(6):69-72
在中国印刷术发明后以及广泛的流传中,文献数量开始增多、生产成本下降、载体形式统一,这些对文献传播的思想与结构、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等也都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影响了社会的变革,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的两位学者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设计了调查内容与方法,对4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生集体参观学习的过程、活动形式、交流互动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导览内容、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科技类博物馆不同策略下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参观导览内容与方式,既不符合当代的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博物馆对学习效果的新追求,也不适用于科技类博物馆基于实物展品的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本研究的内容、方法、结果及其理论基础,对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均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