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电子档案与电子文件是有区别的,一是电子档案形成在前.是电子文件的前身,电子文件是电子档案的复制件:二是电子档案是记忆工具,电子文件是办事工具.还认为"前端控制"、"全程管理"、"档案化管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等都有局限,应该在"档案形成在前"的观点下实行电子档案全程管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发文角度和收文角度两个方面谈了作者对档案与文件的关系的认识:无论从发文角度还是从收文角度看,档案与文件的关系都可以概括为:文件是档案的一部分,档案包含文件.同时,文章针对刘东斌先生的"档案形成在前"和"收文不是档案"的观点谈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4.
档案不是象牙塔,档案要走出深闺. 档案来自于人民,理应服务于人民.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资政是它的主要功能. 堆积如山的档案,规范化地管理、利用、传承,是档案人的天职. 与档案结缘 说起"档案"这个词,并不陌生,《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说,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和材料.一般而言,人们认知档案都从此开始.但从专业学科角度来审视,这样的定义有失偏颇,无论它的内涵还是外延都不全面,它仅仅包括了档案中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从这个狭义的定义中,只要简单地记住:经过自己亲手起草撰写的"文件和材料",具有"保存以备查考"的价值,都将成为"档案".足矣!这就是人们的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件还是档案?——为records正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岚 《档案学研究》2009,23(5):13-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档案界越来越多地出现以"文件"来解释档案工作.如:文件生命周期、文件连续体理论被称为档案学基本理论;文件管理及元数据国际标准将采用为国家档案工作标准;很多学者还认为国外没有电子档案、只有电子文件等.实际上这些以"文件"入主"档案"工作的困惑,都源于档案界多年来对records翻译、使用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归档"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术语,在我国传统档案学理论中被赋予特别意义,即把归档作为划定文件与档案的界限,归档前不能称为档案,归档后也不存在文件.这种观点在我国档案事业建立之初,档案学研究起步之初,对认识档案这一新事物有重要作用.因为,档案工作创建时利用"归档"将文件与档案区分开来,建立自己的工作体系,确定自己的研究管理对象,是有利于人们把握"档案"这一新事物的.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裂,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述、测量、描述运动,不仅思维是这样,而且感觉也是这样,不仅运动是这样,而且对任何概念也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文件(1)运动理论是档案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也是近年来档案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至今为止,无论是国内档案界,还是国际档案界,都似有这样一种认识:文件运动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等同.提起文件运动理论就想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似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了文件运动的全部.虽然我国的"档案形成与运动规律"客观上也揭示和描述了文件运动的情形,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我国档案学者都认为,我国的"档案形成与运动规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国的"档案形成与运动规律"揭示和描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内容或说部分内容,并无特别之处.但笔者认为,文件运动形式是丰富的,绝不仅限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文件运动形式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和描述的以外,还客观存在有其它类型的文件运动形式,为此,我们必须冲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去研究文件运动现象,如果我们始终囿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范畴去研究文件运动现象,那么必然会得出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结论,如文件运动的回流等,或者根本无法清晰地解释档案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创新价值 浙江省档案局提出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确立,是市场经济时代政府职能转变对档案管理体制的新诉求.传统时代(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的主要的职能就是社会事物的"管家",凡是都要通过计划实行管控.  相似文献   

9.
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的解读——六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认为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下,文件和档案价值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是混乱的,文件和档案双重价值观与实际不相符.并用档案形成在前说对档案价值进行解读,认为:档案具有文件价值,文件价值只是档案价值的一部分:档案的本质价值是凭证价值,凭证价值可分为现实凭证价值和历史凭证价值.档案的其他价值都源于其凭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再论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同刘东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档案与文件的关系,在档案学界很早就有了共识.通俗地概括是:"'今天'的档案就是'昨天'的文件,'今天'的文件将是'明天'的档案".在国内外档案的定义中,有一些就是把档案定义为"……的文件",直接把"文件"概括为档案的属概念.例如:希拉里·詹金逊[英]所著的<档案管理手册>一书中,将档案定义为"某一管理或行政事务(无论公开的还是不公开的)进行过程中所拟就或者所使用,构成该一事件过程组成部分,事后为该一事务之负责人或其合法继承者自行保管,以备不时查考的各种文件".国际档案理事会主持编纂的<档案术语辞典>(1954)写道:"档案是由那些形成它们的人或由他们的职能继任者为自己利用的目的或因为它们的档案价值,经过挑选或未经挑选的,由某个适当的档案馆永久保存的非现行文件".  相似文献   

11.
档案化管理——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核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铭 《浙江档案》2005,(11):6-7
对文件真实性进行管理是电子文件管理的首要问题,因此,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成为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原则.然而,前端控制"什么"、全程管理"什么",这在人们的概念中是模糊不清的,为此,有必要明确其核心内容就是档案化."档案化"并不排斥"归档",两种概念应该共存,但是在电子文件管理中强调的重点应该是"档案化管理".实际上,所有信息系统都存在对文件真实性进行管理的问题,因而都存在档案化的问题,所以,提出"档案化"和"档案化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1.资产化。档案的信息、知识属性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地位更加凸现。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指出:"文件是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重要的企业资产。"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系统—基础和术语》进一步明确:"文件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是组织智力资本的一部分,因此也属于组织的资产。"我国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也强调:"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三流派及在中国的"适用"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什么是文件生命周期呢?美国档案学者詹姆斯·B·罗兹认为:"是指从文件的产生,经过作为履行组织职能的工具进行活动和工作的阶段,一直到其现实效用的消失,或者当其全部使用目的已经达到时,对其进行销毁,或者因其具有永久保存的价值,而把它们作为档案,赋予新的使命的整个周期."他还把该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A.文件的形成.B.文件的利用和维护.C.文件的处置.D.档案管理.前三个阶段又同隶属于文件管理阶段,与档案管理阶段并列为两大阶段.(1)中国档案学者陈兆祦先生认为:"文件从其产生到成为档案以至消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文件的运动周期,也可以称它为‘生命'周期."(2)换言之,文件从其形成、使用到(因丧失保存价值而)被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并继续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完整运动过程,就叫做文件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应该把文件保存在机关档案室(或文件中心、联合档案室、中间档案馆)和国家档案馆(或其他终极性档案馆)这两个阶段都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的应急管理机制和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中心运行维护机制,提高处置档案与电子文件突发事故与灾害的能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服务,5月16日上午,在省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省档案局和省政府应急办联合举行"兰台防线·2011"--浙江省档案与电子文件突发事故与灾害应急演练.以防范和应对档案与电子文件管理风险为目的,举行档案与电子文件突发事故与灾害应急演练,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2017年1月20日19:30至21:30,《档案界》论坛展开了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认知"的网络讨论,12位高校档案学专业和档案实践部门的档案学博士及博士生参与.主要发言情况如下: zlx:从当前实践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还基本难以找到对应的管理主体,它更多的是理论界的一种自娱自乐式的纯理论阐释.因为,电子文件在业务部门产生以后,一直就在各业务系统中运行,如会计档案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运行、教学档案是在教务系统中运行、电子公文是在公文管理系统中运行等.总不能说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务系统、公文管理系统等属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吧?它们都是为了办理上述业务而存在的管理系统或平台,而不是为了管理电子文件而存在的系统或平台.当前学界一般把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定义为管理电子文件的平台,而上述系统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管理电子文件,而是为了完成相应的业务活动,因此,上述系统显然不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而电子文件在办理完成之后,经过归档又直接进入到"档案管理系统"里去了,所以这个"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在哪里呢?谁在对其进行管理呢?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第3期<档案管理>在理论探讨栏目中刊登了刘东斌同志所著论档案室立卷>一文.文中称:"立卷工作对于档案工作来说不仅仅是基础工作,而且是关乎档案工作生命攸关的工作,立卷工作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命运";①"对于档案部门来说,立卷工作就是档案工作之'本',档案工作之源',没有立卷就谈不上档案工作":②我国经典的档案学理论认为:"并非一切文件都需要和可能成为档案.  相似文献   

17.
论档案的记录过程——五论档案形成在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档案不仅记录着原始记录,而且记录着其形成的全部过程,而文件不具备这种功能.这也是档案与文件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档案是原始记录,是从活动开始的那一瞬间记录其形成过程的;二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并可再现其记录的全部过程;三是档案记录其形成的全部过程的功能可以合理地解释"科技档案更改"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丁璇 《浙江档案》2005,(11):4-5,33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产生手上世纪中叶,这两种理论的诞生在世界档案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奠定了现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理论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将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9.
档案形成规律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何嘉荪、潘连根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正确道路》一文中就高度地评价了它的理论意义,认为该理论的提出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这篇文章中,两位学者也指出了档案形成规律的所包括的一些重要内容:文件向档案转化的条件、档案形成规律与全宗理论的关系、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等.[1]笔者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对于档案形成规律,许多档案学者都曾撰文论述,但总的来说,主要是集中于对传统载体档案形成规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而研究电子档案形成规律的很少.与传统载体文件(档案)相比,电子文件(档案)有着许多不同特点,那么,原有的理论描述是否也同样适用于电子文件?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性呢?笔者以为,对电子档案形成规律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明确认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就可以弄清档案与文件的重要区别与联系,就会懂得档案的形成规律,有助于完整的收集档案,科学地鉴定档案价值,自觉做好档案工作."[2]因此,本文拟对传统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是否仍然适用于电子文件的转化进行相关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档案鉴定工作,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术语委员会的定义是:"档案鉴定就是根据文件在现行行政管理、法律和财务方面的用途、文件的凭证作用、文件的整理情况,以及与其它文件的联系,确定文件的价值,从而也确定文件处置办法的过程."中国档案鉴定工作的定义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有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剔除无须保存的档案予以处理".从档案鉴定定义所指对象看,中美两国都认为是指鉴别档案的价值,决定档案存毁处置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但是由于两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两国档案鉴定工作出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