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究有无抗阻训练经验的男性大学生在四个负荷强度下杠铃深蹲和卧推的最大重复次数差异,将受试者依据有无抗阻训练经验分为两组,测试两组的杠铃卧推和深蹲在95%、85%、75%和65%1RM四个负荷强度下的最大重复次数,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1)有抗阻训练经验组在65%和75%1RM强度下杠铃卧推的最大重复次数明显更多(P<0.05),在85%、75%和65%1RM强度下杠铃深蹲最大重复次数明显更多(P<0.05)。(2)有抗阻训练经验组中,65%1RM的杠铃深蹲的最大重复次数明显多于卧推(P<0.05);无抗阻训练经验组中,85%1RM的卧推次数大于深蹲,65%1RM的深蹲次数大于卧推。研究结论:(1)抗阻训练经验是影响最大重复次数的重要因素。(2)有抗阻训练经验的男性大学生在进行中低强度的杠铃深蹲和卧推训练时可完成更多的次数。(3)相同负荷强度下杠铃深蹲和卧推练习之间的最大重复次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运动员肌肉围度的影响,以安徽省优秀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10次重复80%1RM训练。结果表明,在通过4周10次重复80%1RM强度长时间的力量训练后,队员在完成规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被训练肌群肌肉围度有显著的增长。结论:10次重复80%1RM的强度和1min30s~2min30s的间歇训练可有效的发展肌肉围度,可作为发展肌纤维肥大有效手段。旨在通过可靠地训练强度负荷,探索发展肌纤肥大的有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的杠铃阻力练习过程中负荷强度与功率输出的相互关系。方法 12名男性受试着,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上分别负30%1RM、70%1RM、90%1RM杠铃完成快速蹲起动作,高速摄影同步监测。结果随着负荷的变化,蹬地力值、荷重、做功之间都有显著不同(P<0.01),蹬地力量逐渐增加;重心加速度和速度逐渐减小;但不同负荷间功率输出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3种不同强度的阻力训练对提高人体功率输出的作用基本一致,并不像通常认为的不同负荷强度发展不同力量能力。提示应从新的角度审视杠铃阻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与功率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核心部位的健身训练受到越来越多健美爱好者的关注。通过对大学生的负荷训练实验,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提供健身负荷训练科学的心率阈,作为评判核心部位健身负荷训练运动强度的量化标准。结果表明:用80%或60%最大负荷强度的杠铃俯立划船训练心率在103~126b/min,大于重锤坐姿胸前下拉、哑铃俯卧飞鸟;站姿比坐姿和卧姿负荷训练心率上升幅度大;相同的练习,8RM或16RM训练的心率高于1RM和3RM训练的心率,健身训练宜采用8RM或16RM强度练习。  相似文献   

5.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的核心环节,负荷安排是力量训练的首要因素,如何配给“剂量负荷”来实现输出功率的最大化是力量训练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明晰不同力量训练手段的最佳功率负荷(Optimal Power Load,OPL),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量化与总结,发现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具有不同的OPL。通常,半蹲跳OPL为0%~30%1RM,半蹲起为50%~70%1RM,卧推为30%~50%1RM,卧推抛为30%~55%1RM,高翻为70%~90%1RM,高位高翻为65%~80%1RM。同时,从运动训练实践角度阐明OPL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基本运动能力、专项竞技能力以及促进训练效应向比赛效应转化方面的启示,并为推进OPL力量训练的实践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概念阐释、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递减负荷训练(stepwise load reduction training,SLRT)进行系统综述。研究发现:1)SLRT是递减组训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特定的练习单元内,依次递减完成从较高负荷强度(>80%1RM)至较低负荷强度(<30%1RM)的练习,组间无间歇,每级负荷均做至力竭。2)SLRT可以有效增加肌肉质量、肌肉耐力和肌肉横截面积,提高最大摄氧量、最大氧亏积累和最大无氧功率等能力。3)SLRT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外界持续性的强烈负荷刺激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反应,该过程可能涉及激素的分泌、蛋白质合成与抑制调节、肌纤维募集和细胞肿胀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强等过程。结论:SLRT作为一种同时兼具持续训练和间歇训练功效,可以提高肌肉适能及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的新型训练方法,未来在大众健身和竞技体育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原  盛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9):791-797
抗阻力训练是一种改善身体机能和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训练方式。由于影响抗阻力训练的变量较多,如训练形式、训练强度、训练负荷量、组间休息时间和重复速度等,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抗阻力训练进行量化的难度较大。外部负荷、内部负荷、自我健康感知和重复速度等方法能够对运动员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进行有效地监测。体能教练应该确定哪一种监测方法对运动员更为可行和有效,并能够对几种不同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整合,以便全面地监测抗阻力训练过程并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检验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对比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实证研究,查找期限设定为截止到2021年6月,基于STATA/SE15.1和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结合16篇文献,受试者38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式训练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的提升均具有较好效果(SMD=0.68/-0.84),且具有显著性,其中选择4~8周的训练周期、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选择混合强度、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训练、组内和组间间歇小于2分钟对跳跃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选择2次/周的训练频率、抗阻形式选择等张收缩、高负荷训练强度选择80% 1RM及以上、低负荷训练强度选择自重或40% 1RM、在组内和组间间歇均选择小于2分钟对短跑类表现提升的效果较好。结论:对比式训练对下肢爆发力表现具有较好提升效果,但需要对训练变量进行特定设置及考虑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聚组训练和传统训练模式对上肢肌力和肌肥大效应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选取24名男性健身爱好者,将其分为A组(聚组抗阻训练)和B组(传统抗阻训练),收集实验前、实验中(4周)和实验后(8周)卧推1RM的重量和骨骼肌含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实验后两组卧推1RM成绩和骨骼肌含量均有显著性提高,A组卧推1RM重量和骨骼肌含量进步幅度均大于B组。结论:A组卧推1RM重量和骨骼肌进步幅度均大于B组,可能与采用70%强度1RM负荷强度和组内安排30s短间歇、降低了II型肌纤维疲劳感、从而导致肌肉力量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合训练中抗阻训练模块与快速伸缩复合性练习模块之间的间隔时间对灵敏素质的影响。研究方法:为期6周、每周2次相同负荷的复合训练,单次训练负荷设定为:训练负荷强度为杠铃深蹲最大重量(1RM)的85%,每两周测试一次最大力量。训练人员根据抗阻训练和快速伸缩复合性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分为即刻组与四分钟组。结果:通过为期6周的复合训练,两组实验组T灵敏成绩都得到明显增长,两组实验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即刻组T灵敏成绩平均提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四分钟组。结论:在复合训练中,做完一组抗阻训练后立即进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对灵敏素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Confusion still exis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odemographics and adult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n this paper, data from a national sample of 19,110 adults is examined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re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and why these associations may exist. Once one controls for multicollinearity among the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only age, education, and income maintain any substantive correlation. However, the amount of variance explained is small (R 2 adj = 8%). Two causal models are presented to account for the education: physical activity variance. The relationship is believed to be a spurious one in that there is some other third variable(s) which is speculated to affect both school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Exposure to sport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schools, though, may enhance the skills necessary for many activities providing an argument for a direct effect of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this spurious/direct association is important for policy decision making and further research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各种锻炼动机的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动机最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方面男大学生显著强于女大学生,两者在其他动机没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运动训练理论中“运动负律”的定义进行了探析,提出“运动负荷是运动应激强度”的观点,旨在深化训练理论对运动负荷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健身运动主要影响人体的骨骼、肌肉、心血管和免疫机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使肌纤维增粗,增加肌肉收缩力;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浅谈运动处方的实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国强 《体育学刊》2001,8(6):55-58
综述了对运动处方的认识与理解;有氧运动是指4~5min或更长时间进行的全身性的持续运动.强调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组合和频率;局部肌肉运动分为动和静两种运动;注意最大肌力的比例和反复次数的结合;循环训练、健身活动及康复活动等均可作为运动处方应用于健身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传统养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高校进行传统养生体育教学符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有利于以人为本向体育本义的回归,也是体育生活化的要求和实现自我体育的重要手段。提出高校应建构健身学科体系,创编实用的健身体育教材,促进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锻炼的身心益处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论证和认同,但从锻炼心理学角度的研究现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广泛和更深入一些。本文在对国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主要从锻炼有益的理论解释和相关学说进行了概述,较全面地介绍了当今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系统地理解锻炼者继续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机理,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了以锻炼承诺为核心的锻炼坚持机制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5层次17系统要素,模型简化层次路径是:社会环境→个体→认知决策→承诺→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继续锻炼的心理承诺是动机定向、效果评价、行为可能性预测三个心理决策过程产生的,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通过这三个心理决策过程对坚持锻炼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肥胖普遍的存在因素,本文对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形成的过程作出了简明的论述。提出了评定自我是否肥胖的一个标准,并给出了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灿模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92+108-92,108
在体育运动中,游泳是锻炼效果较好的一项运动。把游泳作为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进行锻炼,对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是十分有益,对于运动伤病的运动员来说,不仅可以保持体力,还有利于伤痛的恢复。本文就对游泳作为运动处方的主要锻炼内容的益处进行探讨,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游泳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