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主任》2012,(3):73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立足时代发展需要,致力于家校合作文化的创建,不断挖掘新功能,探索新模式,提高家校合作实效性。.变革后的家长会,在原来侧重沟通交流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积极引导""宣传展示""解决问题""自我教育"四项功能。"积极引导"——引导家长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宣传展示"——把学校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家长;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建构,作者以《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构》为课题,从引言入手,对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家校合作共育"现状,最后根据其现状探究了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家校合作理念源于美国,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在上个世纪80年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受到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剖析了家校合作的内涵,明晰了"双减"政策赋予家校合作新的使命,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探究"以校为本"的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模式,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必须"以校为本",建设"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机构,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构建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家校合作的过渡。通过这种探讨,最终使家校形成一种信念,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家校教育,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风气。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青岛市中考制度的改革,学校迫切需要完善家校合作制度,为了加快"减负"政策下家校合作制度建设,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承担育人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通过研究青岛市H中学"减负"政策下家校合作的实施概况和发展进程,总结出该校家校合作反映出的个别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人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前期的调查研究,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微信+翼校通"的三模块、九环节家校协作互动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此模式在"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得到了转变""拓展了家校合作的形式"以及"家校合作的范围和质量得到了提升"这几方面的明显优势。最后总结了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我校正式挂牌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实验基地,并确定了"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这一子课题.课题研究从2004年9月开始实施,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初步形成了"整分结合,多层次开展家校合作"的家校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家校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当前家校合作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不少家长"边缘性参与"的状态还仍然存在,家长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导致了家校合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真正解决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性缺失的问题,要不断提升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意识,积极转换家校合作形式,同时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建立以家长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从而实现家长的"充分参与",助力学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对教育生态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是维持教育生态平衡、促进生态优化的基础条件。研究立足学校教育生态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呈现了家校关系从冲突走向融合进而形成教育良好生态的全景式历程,同时也提取"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如何有效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存在行政重视、压力事件解决、校长能力偏好等多重动力机制;家校双方合作意愿激活的主动权在学校,瓶颈也在学校;家校合作的路径以建立家校工作感情和相互信任为基础,帮助家长认识自己的角色使命、提高养育能力和技能,营造欢迎家长参与的氛围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参与机会和条件;家校合作的程序步骤,符合爱普斯坦实践模型的一般原则;家校行为在理论上存在跨界的限度,但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会随着家校合作整体"语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家校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研究与学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家校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思想及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对家校合作的研究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家校双方对家校合作认识欠缺,家校合作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农村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建构"以学校教育为导向,家庭教育相辅佐"的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1.
理解家校合作共育是实施家校合作共育的前提,家校合作共育课程化是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思路。从实践上看,家校合作共育课程主要呈现出"社团—项目"型、"习惯—素养"型、"阅读—价值"型和"引领一服务"型四类课程模态,每一种课程模态下虽路径各异,但开展家校合作共育课程活动总体上呈现出"开启共育主题,营造活动情境""突出主体意识,形成资源共鉴""创新活动体验,营造共育场域""进行活动反思,提升共育能力""树立榜样先进,共筑风气融通"等五个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80):8-9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营造良好愉悦的家校合作关系,而和谐的家校合作必然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那么,小学班主任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合作呢?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笔者一直在思索,从自身工作的经验出发,在"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听障学生的家长在对家校作用的认识、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家校合作的意愿、对家校合作形式的期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建立"双主体"的家校合作模式是更新家长合作观念,转变教养方式,促成听障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家校合作由于受家长社会阶层不同、交互平台功能差异、合作过程不持续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家校合作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延误解决学生问题的时机.因而迫切需要新模式的构建,在移动互联环境下,移动互联技术为家校合作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包容理论与系统理论为家校合作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家校合作"沟通-合作-共同成长"的新模式可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家长、学校与学生三者间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等现象,引发对家校合作初衷的思考。通过访谈发现:权威性与放任性的合作理念、功利化与工具性的合作目的、浅表化与简单化的合作方式是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匡正教师角色定位的四项措施:精准定位教师角色,强化家校合作意识;提升教师职业培训,增强教师角色认知;厘清教师责任边界,平衡家校合作生态;适应多元教育模式,编制家校合作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16.
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校应树立"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这一理念,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服务"为特点的家校合作模式,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36):176-178
通过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小学班主任的访谈结果显示双方都能认识到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家校合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中介"者。但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发挥程度较弱、形式过于单一以及沟通平台时间较少等问题。基于此现象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中介"作用提出具体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合作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越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边界。根据贺来的边界理论,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具体包括:领域分化,凸显"主体自觉";自我限制,做"能为与当为"之事;开放互补,实现家校"良性互动"。与此相适应,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维持:明确家校双方的教育权利与职责;建立家校双方"互利共生"的愿景;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大规模持续流动,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二代应运而生。农二代有四种情形:留守子女、"准单亲"子女、进城子女、流动子女。其教育问题有其特殊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诸多因素和障碍,农二代家庭教育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亲子教育被削弱或消解,家校合作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以西部某市数县为研究样本,对中小学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广泛调查,讨论了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学校和管理四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的障碍,并从家校合作理念,家校合作模式,家校合作政策法规,家校合作组织结构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探讨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家校合作内隐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长期以来遭到弱化甚至是忽视。因此。应在对家校合作功能认识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以育人作为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契舍点。彰显家校合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对家校合作功能的重新审视、对家校合作主体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增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等措施.提升家校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