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以儿童为本位的理念,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思维特质。以"整万及整亿数"的教学为例,顺应学生的思维意识展开教学,不断完善、修正学生认知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时期课堂变革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时,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延伸,也要引领学生的认知创造。只有让学生切实主动地思考学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具有数学味的有趣活动,唤醒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趣味盎然中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从思考、思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不同侧面,激活儿童的思考力,让他们在研精覃思中深度学习,逐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让儿童在研精覃思中深度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节决定成败,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打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精准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成为学生深入学习、有效学习的"金钥匙"。教师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拨动发现细节,促进学习投入""催发辩论细节,助力学习思考""精设互动细节,深化认知领悟""夯实梳理细节,加速认知构建"等策略,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童心数学"课堂要求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即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经验自我需要和兴趣,把学生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本质。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构筑理想的"童心数学"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应深入分析思考以生为本的实质,从而探寻实效性的"童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真正考虑儿童的课堂需求;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与理解数学;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美好,让"童心数学"的实践与研究实实在在地向前迈一步。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在目标的制定、活动过程的设计、研学单的分析、知识结构化这几个关键层面围绕深度学习精细化操作,一定能构建成为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构建基于课前研究而展开的课堂自主学习,为促进学习而教,真正将学习这个过程指向"深度理解",指向"学生的深度思维、高阶思维"。学生的数学思维决定教学的进展,决定师生互动的方式。这是"为学习而教"的教学理念,它倡导遵循认知规律与课堂教学规律,循认知起点、抓学科本质、落核心素养,它发展的是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深度思维,是学生自主的分析、评价、创造的思维,它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目的是服务儿童,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走向了服务教师的极端,从而导致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从教师角度来考虑,忽视了儿童的元认知,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给予儿童立场来设定教学目标,就是要尊重儿童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根据儿童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观察视角、发展需求和发展期望来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儿童真正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参与意识。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预留自主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机会主动探索、实践、交流与合作;要适时调控,合理把握学生的参与过程,以提高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让数学课堂因“自己参与”而精彩。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将体验作为重要的过程性目标,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道理。以"千克、克"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贯彻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即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黄文扬 《陕西教育》2004,(12):20-20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与儿童换位思考,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去体验.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生长性教学以"生长"为起点、以"生长"为路径、以"生长"为策略。在小学数学生长性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生长的序,让数学从"原始形态"走向"学术形态";要把握好儿童生长的序,让儿童的认知心理从"不平衡"走向"平衡";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生长"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态,更应当是一种自觉的学习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任韧 《小学教学研究》2024,(7):47-48+51
深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应用信息技术是推进深度学习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数字化学习成为现代儿童必须掌握的内容,正从“技术推广”转向“用技术改变学习”。文章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儿童的角度找准认知起点,从知识的角度把握教学结构,从科技的角度突破学习局限,促进儿童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课上,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并且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能够得到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同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相当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初中数学的学习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才能得以深入理解和有效地吸收,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主题是在对课程理念深度理解,对当前课堂教学深度审视的基础上提出的。如何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呢?笔者以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一、真实的学习背景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基础;二、真挚的活动参与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挑战、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自然、自由、灵动地学习;三、真正的思维提升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根本。数学思维有其宽度、深度、高度,学生思维触角多维度向前延伸,才能得到更大的、更真实的进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不仅要从"师本"转向"生本",倡导"让学",而且要走向"童本"。"童本"的课堂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和知识素养形成的规律,让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童本"的课堂上,教师的文本解读、目标设定、教学设计等要关注儿童味道、儿童认知、儿童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在儿童的疑惑处、偏差处等进行导学。一切教学行为只有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需要依靠学生的理性思维而达成对数学知识的实质性理解。然而,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充满了较多的感性色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学生认知的"感性"和数学思维的"理性"这一对矛盾统一体的关系,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学习应源于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习者内在的兴趣、动机、好奇心与认知需求等因素驱动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基于"函数"一课的教学评析,认为深度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而要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创设真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引领真探索,让学生的学习认知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引导真发现,让学生的知识内化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和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并探讨了其对数学学习与教学的三点启示:1)要让儿童理解地学习数学;2)要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数学;3)要为学生建构数学学习需要的心理活动情境.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有助于理解数学新课程理念,建立新型的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参与意识。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预留自主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机会主动探索、实践、交流与合作;要适时调控,合理把握学生的参与过程,以提高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让数学课堂因"自己参与"而精彩。一、激发兴趣,增强自主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它伴随着学  相似文献   

20.
教师采取多种渠道获取数学课堂上的各种真实、有效、全面、及时的反馈信息,发挥课堂教学反馈对教师教的作用和对学生学习的作用,适时调控、并正确引导和及时评价.重视课堂教学反馈,真正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真正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