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运动员的血液输氧能力差,而高原训练主要是利用氧分压低的条件来提高血液的输氧能力.当运动员返回平原时,感到轻松,成绩就显著提高.近年来这种训练方法已成为提高长距离赛跑和游泳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训练场地一般在一千八百-二千七百米之间,训练时间为三周.在这期间的强度可逐渐加大.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含量增加,耐力素质也得到发展.从高原训练转为平原比赛,要相隔五至七天,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8名甘孜州世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的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亚高原、平原分别采集其与心肺功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高原-亚高-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分析发现训练结束后测得从康定到泸定再到都江堰的最大摄氧量、血乳酸、血氧饱和度、尿蛋白均呈递增趋势,心率呈递减趋势,且除尿蛋白外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有利于提高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提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心肺功能的变化有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对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提供运动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6.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各项指标及机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海拔的交替训练对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甘孜州体校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队队员共28名,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人.实验组采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方法,在海拔高度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住高练模式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12min跑测试,并记录在规定12min内跑出的距离,然后对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大摄氧量、血氧饱和度、血乳酸以及血液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进行检测.结果:(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RBC数目增加,HGB显著增加,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RBC增加更加明显,但HGB数量低于亚高原训练后;(2)交替到亚高原训练2周后12min跑成绩提高了12.2%,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成绩降低了2.6%,P<0.05;(3)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心率变化不明显,但高原训练4周后心率有所增加,运动后即刻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低于连续高原训练4周后血乳酸值,P<0.05.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与高原训练4周后相比,高原—亚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和氧饱和度升高更加明显.结论:(1)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连续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反而降低,可能是长时间低氧环境下运动突破了机体对低氧的耐受极限所致.(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给予机体一定的缺氧刺激,又能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不利因素,能够保证有一定的训练强度,从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有氧运动能力.建议: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平原地区的运动员到高原进行训练时很难在缺氧环境下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可以让运动员先在高原居住一段时间,等到机体出现高原习服时,对低氧有一定的耐受后再进行小负荷训练,然后再到亚高原进行大负荷训练,从而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高原训练规律,国家男柔的18名队员到昆明进行了20天的亚高原训练.为观察高原训练的效果及影响,在高原训练前、中、后分别进行了相关测试.结果显示:①20天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血色素平均水平由150.8 G/L升高到156.7 G/L,最大摄氧量平均值由43.3 ML/KG/MIN升高到53.3 ML/KG/MIN;②平均体脂%下降了0.8%,平均体重下降了1 KG;③平均力量增加了12% ~15%;④平均最高无氧功率下降了27.3%.结论:1)20天的亚高原训练可以提高柔道运动员的有氧耐力;2)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亚高原训练一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3)高原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控降体重;4)训练强度不足等因素可以影响无氧功率测试结果;5)高原训练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下高原后第一周.  相似文献   

9.
耿青青  石鸿儒 《体育科学》2004,24(5):29-31,41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亚高原训练对优秀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海拔1 600 m的亚高原训练是否会对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和机能产生影响,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拳击运动员的内在潜能及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拳击运动员的体能问题.方法:以国家集训队1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海拔1 250 m(贵州清镇)、1 600 m(内蒙古武川)的亚高原及下平原(河南郑州)后的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身体机能等指标进行系统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1)亚高原训练对部分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及无氧乳酸供能能力改善有帮助;2)1 600 m的海拔高度更有利于调动拳击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拳击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3)在亚高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拳击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帮助.结论:1)亚高原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及体能和机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2)有针对性的亚高原训练可以作为提高拳击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7名青海省竞走运动员(世居高原)在赛前33天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机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初、中、末期的血象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至训练结束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了一定的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CK、BUN变化在正常范围内,表明机体恢复能力良好,训练负荷强度安排适宜;睾酮水平较初期值显著提高,皮质醇保持在初期水平,T/C比值大幅提高,提示机体蛋白合成加强,运动能力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赛前高原训练对于提高世居高原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最大摄氧量即有氧能力指标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建议应对其进行更高海拔或下到低海拔地区进行短期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我国冬季两项项目的运动成绩、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冬季两项运动员四周的高原训练进行生理生化机能生理监控研究,为高原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高原训练安排可以有效提高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以及运动成绩,这些能力的提高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上会有明显的体现,高原训练对冬季两项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较大,极易出现训练过度,心脏劳损等不良现象,对其进行跟踪检测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血液载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出现波动,但总趋势是增加的;对运动员血液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BUN)出现先增加后减退的现象,说明这样的训练安排是负荷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的;在高原训练一段时间后,运动员机体的血清睾酮水平会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梁伟 《体育科技》2004,25(2):29-31
高原训练存在不仅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还会造成损伤的缺陷.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高住低练"训练法,既具备高原训练的优点,也可避免高原训练的缺陷,理论上是一种能提高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长白山夏季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21天和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男女运动员的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吸氧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经过3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16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经过21天的高原训练之后,回平原的第31天时最大吸氧量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游泳队为期23天高原训练的10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的血乳酸、血红蛋白、睾酮、皮质醇等方面进行机能监测与分析,探讨高原训练对游泳的生理效应。结果验证了高原训练提高机能水平,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血红蛋白回升等,为监控训练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长跑的高原训练在我国已经开展好多年了,近些年国家长跑队和各省市的中长跑队伍继续着高原训练的历史。众所周知高原训练有助于提高耐力运动员的奔跑能力,通过高原训练提高训练难度,利用高原缺氧的环境来达到生理内部负荷的改变,从而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再通过平原训练的过渡,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专项跑的能力,进而提高专项成绩,这是高原训练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关于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尽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高原训练对于平原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当今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运动员都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大赛的重要训练手段。一、高原训练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模式1.自然高原的高住高训(Living High Training High)在自然高原进行的高原训练是最早被采用的高原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模式的高原训练时,运动员通常在中等高度的高原(1500-4000m)进行居住和训练。高住高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因子-I的影响。方法: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19人,分为两组: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和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试血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因子-I的变化情况。结论:(1)通过两个阶段的交替训练,两个组运动员的GH和IGF-I变化幅度减小,运动员对于低氧刺激的调节能力增强了,有利于运动员更好的适应训练。(2)高原-亚高原组第二阶段GH、IGF-I整体水平要高于高原-平原组,表明在亚高原训练后可以更好的过渡到高原进行训练,减少运动员的适应期,有利于运动员在高原期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对高原训练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颖 《游泳》2006,(2):19-19
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总局及时召开了高原训练工作会议,使自己的对高原训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结合自己几次高原训练的体会,更明确了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重要性,在这谈一下几次高原训练的体会。 1,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连续参赛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滑雪运动员采用平原训练还是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运动能力更有效,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认为: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回到平原后,最大吸氧量和运动能力均有提高。然而曼内斯特和丹尼尔斯等人提出:高原训练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不大,甚至毫无作用。亚当斯后来又选用两组优秀中距离运动员分别在海拔2300米的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