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刘老师正在讲《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刘老师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在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从而知道通过改变水的密度能够改变水中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道理,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堂观察实验: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鸡蛋、烧杯、盐、水,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各小组的同学十分投入,认真地做实验,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鸡蛋在盐水中总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浮着的。我把鸡蛋的大头朝下放在烧杯里,它又反过来大头朝上了。”我也发现了这种现…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以“固体和液体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答案”安排了四组教学活动:想办法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研究小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探究鸡蛋或土豆浮起来的方法、用沉浮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希望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强 《中小学电教》2009,(12):48-50
一、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下)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能很好地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和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借助漂浮物、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题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小学科学课.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孩子们通过猜想、实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用改变物体形状、减小物体重量和在水中加盐加糖等办法来增加水的浮力,终于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也是通过做实验来体现的:实验一是取两个杯中的水放在火上烤,发现一杯水中可能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第3课. 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学生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教材的编排思路是:把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放在两杯"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发现马铃薯在一个杯中全浮,在另一个杯中全沉,从而引起学生对沉浮条件的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们正兴奋地做着物体沉浮的实验,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课前为学生实验准备的十几根竹牙签中的二根突然沉在了水底,出现了牙签在水中沉与浮两种不同的现象。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这是怎么一回事呀?”“这牙签在水里到底是该沉还是浮呀?”“老师.你给牙签施了什么魔法呀?”“这沉入水里的牙签可能是不合格产品,伪劣商品!”……学生们变得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8.
苗英姿 《现代教学》2004,(10):52-53
这是一堂三年级“做中学”课。本课是《沉与浮》单元中的第四课时。在前三节课中学生分别对“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学生对各种沉浮现象的研究兴趣盎然。第三节课结束前有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而不沉下去,可是我们都知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沉与浮》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在前面研究盐的溶解特征后,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的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放到水中的物体除了溶解外还有其他的情况,从而引出沉与浮的内容。首先,让学生亲身感受浮力的存在。接着又通过实验探究“沉到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和拓展,让他们设法“改变鸡蛋的沉浮”,  相似文献   

10.
鄂教版小学自然第一册第12课《沉和浮》的内容是根据《自然教学大纲》总目标“使学生经历一些典型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而编排的。沉和浮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地认识与沉和浮有关系的自然事物 ,为学习水的浮力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打下基础。教材的编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清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沉哪些物体会浮 ,让学生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其在水中的沉浮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小船载重的选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是以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 ,小学一年…  相似文献   

11.
教学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自然第二册的《浮与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自己探讨求真,我是这样教学“改变物体在水中变浮为沉的方法”的 一、观察思考 学生了解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形后,我把带盖塑料瓶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 师:塑料瓶是沉是浮? 生:浮。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浮在水面上的带盖塑料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第九课,本课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可以改变,并让学生亲自感受浮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假设、实验等方法认识到: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大空间、利用漂浮物、往水里加盐等方法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相似文献   

15.
陈景生 《福建教育》2005,(7A):49-50
在一次全省的科学教学培训活动中,我代表厦门市在现场上了观摩课《鹌鹑蛋浮起来的秘密》(苏教版三下教材)。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特点,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这节课教材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水中加盐加大水浮力”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盐水能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太熟悉了,学生求知欲不高,学生被迫接受的活动探究徒具形式。通过反思,我决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突破口,改变原有教材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中《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物体的沉浮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尝试“改变物体重量来改变物体沉浮”、“改变物体的大小来改变物体沉浮”的探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五年级科学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要研究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否会改变.学生往往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认为改变物体的轻重和大小.物体的沉浮就会改变。鉴于此.教材特地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相似文献   

18.
大问小提     
【案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的关系。教材中开始的活动是让学生试着把各种大小和轻重不一的物体放在水中进行沉浮观察,在活动前先让学生进行沉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哥哥冰冰,我们老师今天说鸡蛋可以在水中浮起来!让我们自己回家做实验,想办能来法让?看你它怎相样浮信才吗起?啊?这怎么可能?要不你先去端一碗水来吧!然后把鸡蛋放进水中变化。哥哥,你看,鸡蛋沉下去了!哪会浮起来啊?加盐,往水里加盐看有什么变化?哥哥怎么加了盐也没什么变化?两兄弟冰冰多加点盐试试看吧!啊!快看,鸡蛋终于浮出水面了!好好玩哦!我把鸡蛋按下去,它又浮起来了!把它转一下,它又从另一处浮起来了。并且鸡蛋浮出水面的一直都是那一头。哥哥,这是为什么呀?走,问爸爸去!爸爸,为什么加盐以后鸡蛋就会浮起来呢?那是因为浮出水面的那一…  相似文献   

20.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由四项活动组成:观察物体的沉浮,观察更多物体是沉还是浮,物体的沉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思考和讨。沉浮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中,怎样选择材料至重要。下面根据教师的执教实例,谈材料选择在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些相关的思考。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师:(出示一木块)这是木块,我它放到水里,你们猜是沉还是浮?生:浮。师:(演示)猜对了,(出示弹珠)这个呢?生:沉。师:(演示)也猜对了,(出示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