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应用题"与"解决问题"既不是完全等同,又不是完全的创新,两者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只要找到"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的变与不变,找到继承与创新的平衡点,就能实现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渐变,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引进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抛弃以往陈旧的应用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精华,找到新旧教材的平衡点,做好继承与创新,才能防止课改中应用题教学的片面化,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的“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引领下教材内容编排改变最大的部分之一。“解决问题”替代“应用题”是“穿新鞋走老路”吗?“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究竟有何变化呢?教师在用着“解决问题”的课本,是否仍进行着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呢?抑或抛弃应用题教学,重新摸着“石头”过河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如何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相应成了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所谓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发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规则。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而是重在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它区别于应用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策略?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意义不同.应用题是一种“现成”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则是一种“现实”的问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教学中依然沿袭的是“应用题”教学的思路.老师们津津乐道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巧妙的解法。而对“解决问题”本身的意义却弃之不顾,久而久之,“解决问题”就不再跟“实际应用”相接轨,而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应用题”了.  相似文献   

6.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设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教学,它不纠结于学生是否正确地解决出相关问题,它一般侧重于学生是否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途径,即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呢?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实验教材不再设“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而是将应用题与数学概念及运算一起出现进行编排。这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应用题对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教材中,应用题已被“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课程的经典板块,本次课程改革打破了历来将“应用题”作为独立教学板块的格局,把相关内容融入四个学习领域之中,其名称也改为“解决问题”了。更名,是对“应用题”的否定吗?名称变化了,内涵有什么变化吗?相关的概念会发生变化吗?教学内容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课堂教学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期,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分析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变化,帮大家厘清认识,明确方向。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解决问题”教学,就数量关系的教学、应用题类型与模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明刚 《山东教育》2005,(25):46-46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把原来的应用题单元改为解决问题,可以充分说明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应用题的功能作用,首先要了解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意图。教材中的应用题安排呈小步走、螺旋状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后,“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应用题来实现。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问题的情境和题设都由教材直接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数量关系”的掌握。例如。在传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概括起来就有“大数”-相差数=“小数”,  相似文献   

12.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只是换了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名称呢,还是有什么新变化呢?这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予以聚焦,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称为新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几年的课改实验表明,新教材可喜的变化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教学成绩。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更多的是要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一、教师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取消”了应用题,就意味着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应用题不需要重点教了。显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首先,新教材取消的只是“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关于“解决问题”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以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新课程大力改革应用题教学.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在安排上也不单独设立“应用题”章节,而是把它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新教材实施以来.教师对于“解决问题”是怎样理解的?又是怎样去实施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为此我们在平时听课了解的基础上,于2006年10月对全镇使用过新教材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偏多,题目偏难,所占比重偏大。教学目标多强调掌握解题技巧,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理念,应用题不再独立编排,而纳入“解决问题”中。“解决问题”把做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第3版)中一些富有鲜明时代感而又轻描淡写的目标变成关注的目标,具体体现为四个凸显。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训练,而应用题利喽繁多,纷繁复杂,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学生难以掌握。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能力。扩展思路,从多渠道、多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探究出了一种解决(部分)应用题的有效方法:“假设法”。“假设法”亦称“举例法”(本人命名)。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中的“题”是问题,“解决问题”中的“问题”也是问题。“解决问题”中的“好问题”有怎样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19.
陈芳 《辽宁教育》2013,(4):74-75
“新课标”用“解决问题”替代了“应用题”,但“解决问题”的内涵比“应用题”更为宽泛、丰富。“解决问题”的内涵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帅旆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