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由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引出了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组织变革影响的两种相反的观点,同化论与分化论。在简单评析同化论、分化论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组织变革的同质异形论做了述评。同质异形论认为,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机构没有在全球层面变得严格同形,也没有在地方一机构层面变得高度不同和多态,而是形成普遍的制度原型即创新模式的地方变体。这启示我们必须顺应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在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由传统到创新的组织转型。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规律理论,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处理好"逻辑性"与"历史性"的关系;规律是带有一定程度(最低程度)价值判断成份的事实判断,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列宁"规律是关系"的经典论断是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分类依据,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解读列宁的"规律是关系"的经典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与高等教育的知识再生产在性质上完全不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适应论"必须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所谓的高等教育知识再生产理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就可能会产生对高等教育"适应论"的误读和误构.  相似文献   

3.
展立新和陈学飞的论文《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认为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历史误区,超越"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高等教育适应论是历史误区还是发展规律"这一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部分师生展开了讨论,取得了如下共识:高等教育"适应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是高等教育基业长青的前提,回归"认知理性"不仅不会突破或超越"适应论",而且要求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循"适应论"。回归"认知理性"包含在了"适应"社会之中,与"适应"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两种哲学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高等教育价值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点。政治论和哲学论是高等教育中的两种哲学观,在不同的哲学观指导下,高等教育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哲学观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它们可以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哲学观。正是在这种新的哲学观指导下,高等教育有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压制其它各种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认为,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适应论”思想束缚、稳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人的生命、如何认识高深知识与人生命发展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生命论关注的核心问题。其确立既有理论层面的哲学追溯,也有来自实践的现实诉求。类特性、多重性和意义性是高等教育生命论确立的理论依据,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关系到对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生命的丰富内涵,生命之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等教育的本真诉求、生命成长的内在呼唤则是其确立的现实依据,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生命发展潜能的实现,都需要生命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树立。当知识与生命相遇在高等教育中,它便以自己独特的作用发展着人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丰富着人的精神生命、文化生命和学术生命,最终通过价值生命来体现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自展立新、陈学飞发表《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一文以来,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适应论"的问题上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讨论。既有学者质疑并主张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也有学者赞同并坚持高等教育"适应论",还有学者对高等教育"适应论"和"认知理性"各自的积极意义及局限作了分析。不同观点竞相纷呈,不同意见相互商榷,讨论方兴未艾。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往前移就会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围绕有关教育"适应论"的问题展开过一场"跨世纪"的讨论。相比较而言,早前的讨论指涉整个教育领域,这一次的讨论则集中于高等教育。我们不  相似文献   

8.
宏观教学设计论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教学设计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软系统思维”教学设计方法。本文探讨了在现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21世纪,如何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思想,从对单一层面的课程和教学上的线性设计,上升到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学科建设等综合设计层面,从而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课程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论的角度全面认识远程教育课程是一项基础工作。远程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远程教育课程在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上应以经验为主导,在课程功能或作用层面上应以活动和进程为特点,在课程层次或结构层面上应是一种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的结合。远程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课程标准和纲要,而应由远程教育机构按照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应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取,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和过程性。这些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整合:西方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廷奇 《江苏高教》2002,(3):112-115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政治论和认识论哲学一直主导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要么二者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交替起作用,要么二者在并存,冲突中起作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两种哲学观的冲突以及政治论哲学的强势彰显的实践特征,从而使高等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和矛盾之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论和认识论哲学必须在实践中的由冲突走向协调和融合。因此,高等教育要自觉适应定趋势,以实现其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是具有鲜明汉语民族文化特色的惯用语。长久以来,对汉语歇后语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语言本体修辞特征和认知理论解读等层面。通过整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得出新的模因-顺应论框架,以此对汉语歇后语进行新的解读,分析其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模因和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阿尔特巴赫的依附论出发,阐述了依附论的产生、理论的迁移和“中心—边缘”思想,并以依附论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分析了依附论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为中国如何摆脱消极影响,走出一条适应国情且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Jef Verschueren的"适应论"与王希杰等学者的"得体论"已经成为语用研究的热点理论,其各自的主体性内涵极为丰富,本文力从"主体性"这个参数对二者进行相似相异的比较分析,从而挖掘出这两种理论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约翰·穆勒的幸福论批判性继承功利主义理论,关于幸福的概念的重新界定,强调个人自由权和自我发展,对于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幸福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幸福论出发,探讨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增进教师职业幸福的三个途径.在宏观教育政策层面,教育管理机构应完善教育政策、增加教师在职学习机会、增加职业自由;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也应优化管理机制、优化评价体系、优化激励制度;而教师自身层面也应重视师德、重视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重视教育创新.只有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才能促进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并增加其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也有了新的存在意义,传统的高等教育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观在面对社会现实环境和一系列新的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许多学者从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多方面功能和价值出发,提出了人本论、境界论、资本论等当今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新的哲学基础。这一切表明,多元哲学观的并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论面临"内裂外解"的学科发展局面,即内部不断分化成诸多具体领域和分支,外部受到相关学科的解构。因此,回归教育与教育学的本质属性,重构其基本学科立场非常必要。本文提出实践取向的外语教学论学科建设构想,论述了其基本原则:(1)外语教学论最重要、最根本的学科属性是它的实践性;(2)学科理论应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行划分,而不应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进行划分;(3)研究方法体系既要向多样化发展,又要注重创新,更要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领导的本质是激励”是对领导活动诸要素和领导过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它的提出恢复了激励作为领导本质的地位,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了领导客体地位上升的现状,符合现代领导活动发展的趋势;领导本质激励论不是对领导本质服务论的否定,而是对其做出的领导学解释和实践层面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领导的本质是激励”是对领导活动诸要素和领导过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它的提出恢复了激励作为领导本质的地位,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了领导客体地位上升的现状,符合现代领导活动发展的趋势;领导本质激励论不是对领导本质服务论的否定,而是对其做出的领导学解释和实践层面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中动结构是汉语中普遍存在且又比较特殊的一种句法结构,在形式上表主动但在意义上却表状态,其主语NP经常由受事、工具、处所等论元角色来充当。本文即以转喻的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聚焦汉语中动结构中主语NP的论元角色,关注其语义转移的运作过程,从语义层面解释其论元角色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课程改革哲学基础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础是确立并推行任何课程改革理念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在哲学基础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实践论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终极层面上具有真正完整意义的哲学基础。这种实践论既包涵认识论又包涵生成论,是认识论与生成论的整合互补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