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评述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翻译纲要的指导下,考察译本的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从而检验辜氏《论语》英译本是否满足其翻译目的,评价其翻译是否充分,研究的启示在于:该译本是符合其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译者不但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有深刻和透彻的领悟,而且还应对译入语文化作潜心研究,同时考虑到译本的文本功能,以更适合译入语读者接受和更利于文化传播的方式使得中国的典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2.
曾玉娇  程林华 《海外英语》2013,(19):162-164
"忠实"是众多译者所追求的翻译目标,也是译本好坏的评价标准。本着让西方人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辜鸿铭的英译《论语》采用了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增译、改译和加注的方法,巧妙引进了诸多西方事物对儒家经典予以阐释。该文从目的论视角分析了辜氏译文的各种翻译策略,总结出其译文是忠实于原文的。  相似文献   

3.
功能主义理论中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主张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应局限于"等值"(equivalence)为核心的翻译观,而应该衡量译文是否对某个翻译目的"充分"(adequacy).本文对翟氏译本中译例的翻译现象与翻译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聊斋》译本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翟理斯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受自己翻译目的的指导,因而翻译策略缺乏连贯性,没有很好地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4.
功能主义理论中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主张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应局限于“等值”(equivalence)为核心的翻译观,而应该衡量译文是否对某个翻译目的“充分”(adequacy)。本文对翟氏译本中译例的翻译现象与翻译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聊斋》译本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翟理斯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受自己翻译目的的指导,因而翻译策略缺乏连贯性,没有很好地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5.
功能主义理论中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主张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应局限于“等值”(equivalence)为核心的翻译观,而应该衡量译文是否对某个翻译目的“充分”(adequacy)。本文对翟氏译本中译例的翻译现象与翻译效果进行分析,并与其他《聊斋》译本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翟理斯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始终如一地受自己翻译目的的指导,因而翻译策略缺乏连贯性,没有很好地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了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林译《桃花源记》在翻译中进行"创造性叛逆"是由其独特的翻译观和翻译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8.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其特殊的语言风格又有其明确的商业目的性,这就直接决定了其翻译绝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简单对应翻译。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成为广告翻译中的首要因素,而是否达到广告的功能和目的则是衡量终极译文的成败之标准所在。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手段,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和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目的法则。由此,英文广告汉译时的增译策略在此理论的视角下得到了充分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评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成功上演的《推销员之死》中译本(英若诚译)。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文章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翻译纲要的指导下试评该中文译文剧本,从而发现其为话剧翻译中的佳作和典范。  相似文献   

10.
虽然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被西方人称道,但作为一个西方翻译家,他的作品还是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去研究品味。文章选取《红楼梦》三十回的"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章"雨"的片段,从词语的翻译,文化阐释对译文的影响,句式结构对对译文的影响以及翻译的整体性方面,对霍译本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对宏观视域下翻译目的与微观视域下的行文措辞进行研究,分析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以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来探究每位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结合目的论的理论观点,深入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间的关系。《红楼梦》的解码过程体现了不同译者在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翻译目的驱使的译风、译貌等典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德国翻译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向动态的功能翻译的转化。其中的目的论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从译语读者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适当的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其对实用翻译的指导作用分析,强调功能主义学派目的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其最高准则是目的原则,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译者的翻译策略往往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译者的意图、文本的类型、语言的功能、文化等外部环境等等。从目的论出发,可以更好地了解译者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水浒传》的两个英译本,为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旅游公示语是旅游目的地展示给游客的特殊交际语言,其英语翻译又是向世界展示和宣传的重要窗口,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言环境的优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安阳殷墟,其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如规范性差、语用错误等不足之处。功能目的论强调功能对等,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这些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安阳殷墟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标翻译有别于其他常规翻译,它是以广告销售为目的而进行的翻译行为。本文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框架,阐释商标的特点,并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结合法这三种商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汉斯.弗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强调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从而为翻译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在经济新闻导语的汉英翻译时,译者应该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根据英译导语的功能择取恰当的翻译方法(直译、添加或删减以及改译等),充分考虑英语新闻导语的写作规范及译语读者的知识背景、阅读习惯等因素,以便有效地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9.
程少云 《海外英语》2014,(11):133-134,154
Bible has a lot of Chinese versions, among which The Chinese Union Version(CUV) and Today's Chinese Version(TCV) are most popular. The skopos of CUV is for Chinese Christians while the skopos of TCV is not just for Chinese Christians but also for the non-believers. Different target readers decide different skopos of translation. The comparison of CUV and TCV of 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the word choic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o illustrate the point. Concerning the word choice, CUV uses a lot of classical words that are hard for readers today to understand. As to the sentence pattern, CUV version is generally literal translation to be loyal to God. On the contrary, because of different skopos, TCV version is very free translation. We can not deny the fact that TCV using free translation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ida whose dynamic equivalence is influential during the1970s especially in the Bible translation. However,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Vermeer's theory, the prime skopos of TCV is to help non-believers understand and be willing to read Bible. Strange sentences and vague meanings will prevent them from go on reading it. Since I am also a Christian, at the end of the essay I will illustrate the limitation of both versions from a Christian's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0.
浅析翻译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的原则。本文简单介绍了目的论的一些基本内容,指出了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