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   1 生活性原理   体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营造与现实生活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境具有现实的意义。这种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机智地、科学巧妙地运用于实际生活,还可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无处不在的,促进学生对体育深层意义的领悟。   2 活动性原理   情境教学注重通过儿童的主动性操作,来实现教学目标。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形式的,因此体育情境教学十分注重儿童的应用操作,具有鲜明的活动性。   3 情感驱动原理 儿童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在实际教学中,也尝试性地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上,我从以增强体质为主,转向发展体育能力为主,注重促使学生品德(包括情感)、能力、体力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做到与学校的终生教育目标和培养开拓型的“四有”人才目标同步,其着眼点从生物体育观向多维体育观转移。二、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把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实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即承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教学信息由单向传导变为多向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和乐体育”教学思想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体育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论及“终身体育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本文从“和乐体育”思想渊源、含义和教学模式入手,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教学中营造“和乐”情境,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树立“终身体育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要实现两个转变,即:被动体育教学观向主动体育教学观的转变;生物体育教学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教学观的转变,使高校体育教育形成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生理心理相结合,观赏参与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为终身体育提供的良好实践环境,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提高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益。1.改革教学模式体现终身体育效应。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体育已经深入社会和家庭。学校体育是连接社…  相似文献   

5.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不断变化引起教育思想的不断转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从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间频繁的双向交流活动成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情感因素在这一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情感与体育教学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本文就情感与体育教学的相互关系及实施途径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然而,究竟如何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接受体育教育;体育又怎样作用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却还研究不多。为此,我设计了这堂课,其主要构思是: (一)创设情境,诱发儿童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和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儿童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儿童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体育教学,既有其它课程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独持的个性。它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相互渗透的一个学习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运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和丰富儿童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就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境(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推理  相似文献   

8.
1、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三中心”教育指导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应身体力行,转变观念,从单一的体育教学观转变为多维的体育教学观,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树立起自理、  相似文献   

9.
梁坤  庄弼 《体育学刊》2024,(2):112-118
以具身认知为根基的身体素养理论,从身体、认知、情感、行为4个维度揭示幼儿身体活动参与的整体性循环,指出幼儿体育活动应是具身性、体验性、综合性的身体活动,并针对性提出要转变教育理念,增进“具身性”理解;聚焦身体体验,推动幼儿体育回归“身体”本源;强化动作教育,夯实身体活动促动幼儿健全人格之根基;创设具身情境,构建健康生活与健康行为的可供性环境等建议,以期为幼儿体育教育变革提供理论框架及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10.
<正>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习内容和资源的提供者,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是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之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越来越多“以学为主”的体育课堂,尤其在这次十四城市第八届中小学优质体育课展示课活动(以下简称“十四城市活动”)中所展示的体育课,  相似文献   

11.
“权威型”教学模式向“开放型”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当今体育教学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入手,对问题情境、教学情境、合作情境、评价情境的创设进行了阐述,为营造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知识观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它的转变直接影响着高等体育理念的变革,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高等体育教学活动这一过程的重新思考。从后现代教育观、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的角度,以教学目的、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关系、教学评价为切入点来审视现代高等体育教育,并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为高等体育教育现代化研究和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正> 对快乐体育的误识,往往出于望文生义。例如有些同志认为“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了情境教学、趣味教学,与快乐体育差不多,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快乐体育与情境教学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立意上确有其相似之处,但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而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概念,是指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与手段。作为具体教学方法的趣味教学、情境教学,可以用于快乐体育,也可以用于其它任何流派的体育,显然和快乐体育不在一个层次上。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转变;体育的“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转变。鉴于这种转变形式,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  相似文献   

16.
陶磊 《体育科研》2002,23(4):38-39
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评价观是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转变体育教学评价观就是实现由应试教育评价观向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体育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主体、对象、内容、标准、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评价观是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转变体育教学评价观就是实现由应试教育评价观向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体育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主体、对象、内容、标准、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首先体育教师在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基础上,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然后通过“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课余训练与竞赛、校园体育文化”五个方面的功能和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实现情感教育的五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赏识教育”也称鼓励教育 ,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对教育对象以褒奖、鼓励、赞赏 ,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达到希望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历来为中外教育家所推崇 ,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的教育 ,并收到了特殊的效果。实践证明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赏识教育”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1 赏识教育的对象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 ,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使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身体练习 ,系统地掌握有关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 ,并不断地增强体质 ,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也是一个将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密切结合的过程。普通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 17~ 2 3岁 ,基本处于青年中期 ,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在身体体能、运动技能和心智能力上有较大的潜力 ;但是因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儿童、少年时期体育的不同情况的影响 ,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笔者根据在高校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实践观察和分析 ,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身体条件较优越 ,爱好体育锻炼。从小学至中学保持了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教育和社会现代化,呼唤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要求我们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突出“育人”本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能力和未来需要相联系,教师角色必须从过去的权威者向现在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场地器材应不断向多功能、高科技、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