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过大学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上过大学”与“受过高等教育”之间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素质所构成的 ,他们的存在引领着一种美好人生的发展状态与境界。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是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基于不同假设基础之上的理论对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各异。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经济人”假设与“学术人”假设的对立,尤其是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严重影响当前高等教育利益主体的经济人利益要求,“学术人”假设在高等教育现实中遇到了困境。通过加强制度设计,规避体制外经济人自利行为;强化伦理道德建设,规范经济人行为;加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控制,有效调节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带来的短视效果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等教育管理的“经济人”求利风险。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观是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传统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观的审视与反思 ,指陈这种以效率、效益、理性与逻辑为其追求的价值观在促进社会、经济、学术等外在目标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其组织管理生活意义的丧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确立“目的人”、“管理中交互主体性”、“追求卓越”等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理念 ,并把“人的存在、发展、自我完善”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终极依据和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4.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的应然——兼论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经济时代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蕴含着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人类意义的关怀。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就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我们讲教育的公平,其目的就在于“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得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反映着教育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帮助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所以,教育公平应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以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二、民办高等教育所体现的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并不是纯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国民享受高等教育需求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全面协调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应该主要处理好如下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蕴含着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人类意义的关怀。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就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我们讲教育的公平,其目的就在于“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得到应有的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反映着教育利益在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应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帮助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减少社会的不公平。所以,教育公平应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以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与“灰领”人才短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换,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1%以上。高等教育大局和态势的急剧变化为数百万原本无望接受大学教育的学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由此凸现。“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万人,年均增幅27%。  相似文献   

9.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切入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这条逻辑主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阐发。同时,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个例,从实践的角度对当前高等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的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策划、积极运作“两种教育”的整合,促进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两种教育”的整合,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物不重人”的偏差是与这一目标相悖的。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育信息化应该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学生、教师、管理者的发展,并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缺少和谐的教育是有缺憾的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价值应当是和谐发展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危机,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人的危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本源性价值——“和谐发展人”必须回归。无论如何,美育是当代高校教育系统中一个绕不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北京大学陈学飞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它在全世界最先提供了普及性的高等教育机会,与其它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相比,它能够更自觉地和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种种需求”。[1]促成美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追求,而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回应于知识繁荣的现代教育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旨归,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对高等教育专门化、功利化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的一种矫正和超越,是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回归。通过开展通识教育,可以培育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抽象人:制约杰出人才培养的教育人学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抽象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是中国大学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狭窄的知识化考试,教学内容繁杂,师生缺少交流对话,教学管理行政化,缺少尊重个性的因材施教,制约着杰出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对“抽象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存在的外部哲学基础即布鲁贝克的认识论基础和政治论基础,已成为人们确立高等教育思想的依据,其缺陷及危害不容忽视。基于此,我们提出高等教育存在的内部哲学基础——人的存在论。人的存在论支撑着认识论和政治论,三者构成的“倒三角”关系共同支持高等教育的存在。从这一理论出发,高等学校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面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学中,发展观的含义实际上经历了多次变革,这一变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经济增长一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环境保护一人的发展。与这种发展观相对应,世界高等教育自二战后也走了一条由忽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强调培养“工具”的人到重视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相对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有一个历史“错期”,大致经历了培养“政治人”到培养“经济人”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观动因与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本体价值的确证——一种基于生存论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传统的哲学论证中,无论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论的,都未关注高等教育价值的本源性所在,它们基本上是把“有用性”作为价值论的基础,并把高等教育的价值建立在“兴趣”或“需要”的范畴之上。但“兴趣”或“需要”都不是“存在”或“本体”的范畴,应为高等教育存在寻找更为原初的价值基础。人的生存为我们追寻高等教育本体价值提供了根本性依据,高等教育也只有立足于人之生存,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本源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开放大学的使命:新时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的下半叶以来,亚洲各国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新的开放大学不断产生,已有的开放大学持续变革,对开放大学使命的认识似乎早已形成一个共识。这在国内外很多的学术著作和大学校长、学者们的演讲中可以看到。诸如“为所有人提供开放灵活的学习途径”,“为一切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让更多的人得到高质量教育”,“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改革与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推进,以及日渐明显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高等教育需求由“机会需求”向“质量需求”的转变、民办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独立学院的发展,正在压缩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定位,强化办学特色,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同时要坚定地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