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互联网Web2.0技术产生的社交网站平台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同质性、相关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征,作为用户活跃度较高和针对性较强的社交网站,豆瓣网的品牌小站是企业和产品品牌传播的优质平台,探讨品牌在豆瓣小站的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品牌传播策略,可为企业运用社交网络进行品牌的有效传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SNS(社交网络服务)是用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SNS网站能为师生构建学习交流的新平台。该文以学生大本营中"在线课堂"和"学习笔记"中的案例为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受众四个方面着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从直径、密度、中心性和结构洞四方面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总结并构建了基于SNS网站的教育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社交网络在时空框架中的变化过程及规律进行可视化表达,将LBS与SNS相结合,构建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站,实现了时空社交网络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并使用Silverlight相应的可视化控件以及扩展,对社交网络可视化方法进行探究,以可视化方式形象展示各种社交网络专题内容、好友空间分布和数量统计规律,并提高社交网站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4.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社交媒体平台赋能学术传播新的渠道、内容和环境,带来多元主体参与和关系互动。以社会网络分析与深度访谈的混合方法,在跨平台综合视角下对学术知识从传播到主体互动进行连贯性考察发现,社交媒体通过扩大可见性、凸显液态性和深化诠释性,推动学术知识从象牙塔内流向公共场域;多元主体基于不同关系网络进行多层面互动,彰显出实现知行内化和身份认同的理想追求。社交媒体的知识传播之旅是一场从心与心的交流到撒播的过程,本质上难以突破结构化困境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但通过多级转译和扩散机制,将相对完整的专业性知识进行大众化、碎片化传播,扩大了知识直抵公众的可及性,而网络媒体的跨时空存储与便捷提取特性,又延长了学术知识传播的生命周期。这意味着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学子拥有了更多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去寻求更多、更高质量精神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后,SNS中原有的传播格局已然改变,使得SNS用户在关注身边琐事的同时也开始去关注宏大的社会事件。一旦有重要社会事件发生,就会促使网络舆论围绕"社交媒体"快速成型,并在"社交媒体"的引导下,与现实社会舆论逐渐趋同,最终合并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表明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的过程并不像既有研究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主导下多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7.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受众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广告创意传播面临巨大挑战,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广告创意使得广告传播取得理想效果,是论文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晓琦 《文教资料》2013,(6):101-103
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SNS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分析了SNS社交网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情况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弊端。同时指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有机地将社交网站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SNS社交网站的兴起带动了以真实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核心特征的新型社交网络文化的流行,也引发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的多重影响。参与SNS社交网站交友互动,既可以规范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弱化功利思想、培养民主精神,也可能诱发道德危机和现实社交障碍。高校思政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要因势利导,积极渗透,引导社交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并借此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0.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社交媒体以其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连通性和社区化等特点成为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重要形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受到较大影响,报纸媒体应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提升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媒体在2008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据预测,这种发展态势在2009年依旧持续。然而,社会媒体的自身价值真正发挥了吗?使用者真正让社会媒体为自己服务起来了吗?我们终日沉浸在网络信息流中,却常常一无所成!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社会网络为我们更好地搜集和汇聚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呢?本文,就社会媒体及其特点,着重分析了社会媒体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人们在使用中所出现的困惑,尝试建立一个社会媒体网络汇聚模型,从而实现个人知识和信息流的汇聚。  相似文献   

12.
The youth power to speak their mind, recommendations and opinions about various issues on social media cannot be ignored. There is a generated by students on social media websites like, facebook, Orkut, twitter etc. This paper focusses on the extraction of knowledge from the data floated by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ocial websites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The paper proposed a framework to mine the social media raw data us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he data mining techniques K-means are used to mine the data to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in education sector. The analytical model can help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develop strategies. The knowledge outcome of this paper is to identify the frequent types of flow and exchange of data by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knowledge can be enhanced by knowing students’ behavior and interests on the social network.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原传介质与艺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本身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而民族文化传播原传介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存储器。文章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留存下来的壁画、剪纸、乐舞等分析,指出其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传播中对民族文化的保留,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以及“活形态”的存在,以及这些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bundant health knowledge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on social media to facilitate technology-enhanced knowledge learning among older adul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ors and the underlying formation mechanism of older adults’ intention to learn health knowledge on social media. We propose a novel model to examine how older adults’ emotional state (i.e., health anxiety) and cognitive state (i.e., e-health literacy) dur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fluence threat appraisal (i.e. perceived severity and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and coping appraisal (i.e.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benefits), thereby shaping older adults’ intention to learn health knowledge. Survey data from 337 Chinese older adult users of social media was collected to test the research model. Results reveal that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benefits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older adults’ health knowledge learning intention, while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severity on health knowledge learning intention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ealth anxie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rceived severity and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and e-health literacy is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benefits.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technology-enhanced knowledge learning and online health behavior among older adults. Effectiv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ndings for practitioners dedicated to promoting health knowledge via social media and older adults who apply health knowledge to address health-related needs.  相似文献   

15.
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共同体知识创新的过程。在分析SECI模型对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转化启示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转化机制,并研究了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知识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加强网络媒体社会公信力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出台系统完善的网络媒体新闻信息采集发布机制,提高网媒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打造网媒的社会公信力品牌,以及加强舆论监督等。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社会支持的主体是一定的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的客体是一定的社会弱者 ;社会支持的介体是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社会支持的本质特征有社会性、选择性和无偿性。因此 ,就社会学语义而言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社交既拓展了他的交往空间和社交行为,同样,也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梳理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出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及社交行为特征分析的研究框架。以扬州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社交网站访问情况、好友特征、社交基本属性、社交行为、态度与感受五个维度调查大学生网络社交方式及社交行为特征,归纳总结当代大学生基于社交进行学习的行为特征。旨在指导大学生能正确、积极地使用网络社交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使每个人发表个人意见更为便捷,但网络媒体的开放特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监管带来困难,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和传统媒体一样,网络媒体也应当担负社会责任,通过"把关人"的作用,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序良俗和良好媒介生态的形成,保证社会健康发展。本文以"69圣战"作为案例,从社会责任角度,对网络媒体中的"把关人"及其社会责任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炫富事件此起彼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归纳了网络之所以成为"炫富"的平台和助推器的原因,试图寻找网络炫富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对"炫富族"所具有的心理以及网络炫富对大众社会心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