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顾润生: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至美少年自主养德学习小组”的内涵。施建东:首先“至美少年”中的“至”有致力、完善之意,是指不断努力、不断修为的过程;“美”,包含仁爱、诚朴、自主、精进、担当等核心品格。“至美少年”是指通过不断努力、不断修为,使自己成长为具有仁爱、诚朴、自主、精进、担当等核心品格的新时代初中生。“自主养德”是一种道德学习的方式,即主体性德育,是以塑造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德育管理所关注的更多时候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学校德育管理却没有“小事情”,只有从宏观着眼,从小事人手,才能奏出学校大德育的和谐乐章。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在德育管理中专注于做好各种德育“小事情”,专心于校内外一切德育场所的每一个“小角落”,用心于一切德育活动的“小事件”上,细心于一切德育行为的“小环节”中,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精细化,不断构建德育管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朱文余  蒋婷婷 《教育文汇》2023,(7):22-24+31
新时代中小学要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针对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路径,构建德育工作体系。本文以金寨县莲花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例,以“莲”为德育建设切入点,确定“莲”德育课程和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及地区特色深度挖掘“莲文化”底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莲洁”少年。  相似文献   

4.
徐妍  徐增玉 《江苏教育》2022,(71):21-23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传承民族“根脉”,继承学校文化“血脉”,紧握时代发展“动脉”,以儿童品格锤炼为目标,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儿童道德学习新样态为取向,立足于德育、美育协同统一的实践逻辑,引导儿童过纯真、和谐、有秩序的道德生活,涵养有根基、有行动、有气质的新时代好少年。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困惑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诚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对德育本质的认识问题,有德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有是否遵循规律开展德育的问题。有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与育人水平问题,有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等等。但我们在习以为常的学校管理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德育“工作化”的认识,德育“工作化”把学校德育实践引入了一个误区,并已影响到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傲立船头唱大潮”,前进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临淄实验中学以德育为指针,创新发展学校少年文学院、科学院、法学院、书画院、武术院、外国语学院,以“六院”为支点,探索出了一条以社团建设深化德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张志敏 《教育导刊》2004,(11):36-36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  相似文献   

8.
卢卫平 《湖北教育》2003,(19):17-17
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空泛的传统德育观念逐渐为个性化、生活化乃至生命化的人本德育、生活德育和生命德育所代替,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身,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已日渐成为关系学校德育成败,左右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乃至决定国民素质优劣的重要因素。 生命至上(生活的美、生存的美、生长的美),生活至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心育育人,德育工作特色凸显,成效显著,形成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元自主育人”的特色德育模式,努力培养“志向高远、人格高尚、情趣高雅”的新时代高中生。  相似文献   

10.
“欣赏型德育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德美、育美欣赏过程中的“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中道德美和教育形式美的呈现去“涵泳”学生;设计审美、立美化的活动以使学生成长为德美兼备的时代新人;强调运用艺术手段对德育进行审美化改造,变“外求”、“他塑”的“灌输型”德育为自主感悟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处于小学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都十分薄弱,但是其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形成中,不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较大可塑性,同时,对其加强德育,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价值。与此同时,当前“双减”成为教育主旋律,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开展育人活动,引导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全面“减负提质”。家校共育的实施,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载体,为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应当注重和家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并且要通过对合作过程、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应用水平,不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德”教育,是指通过相关办学策略的实施,将学校“美育”与“德育”相结合,融合而成一种教育合力。宁波市鄞州实验中学的“美·德”教育采用了如下实施策略:德育导师制实现三全育人,以美润德;培元课程体系因性育人,以美启智;“品正学芳”的校园文化以美培元,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3.
李洋 《考试周刊》2013,(81):27-28
校园文化作为校本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学校在开展有效德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校本文化的建设。我校一直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学校“乐己乐人乐天下”的校训.全面创建“志愿文化”.通过广泛开展的校园志愿行动.让学生积极主动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踏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在自主体验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现把我校这方面的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傲立船头唱大潮”,前进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临淄实验中学以德育为指针,创新发展学校少年文学院、科学院、法学院、书画院、武术院、外国语学院,以“六院”为支点,探索出了一条以社团建设深化德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职责。但从近代开始到现在,教学本身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又同德育、智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地位的变化相关,即教学呈智育化的趋势,影响到一般教师对德育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品德课(称之为“直接德育”),其效果及其本身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向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称之为“间接德育”),希求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桦南四中探索出了一条“强指挥、重师德、抓双主(自主德育、民主德育)、务实效”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潘来强 《辅导员》2009,(23):52-52
志愿者行动,是一种德育的方式,一种优化德育的策略;志愿者行动,也是让孩子在行动中自主成长的一种途径。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志愿者行动,是“主体育德”最有效的实践,它改变着德育,改变着教师和学生。“志愿者行动策略”成为了学校德育提升的引擎,成了板小乃至更广阔领域内学校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德育、教学两全,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焦作市许衡中学提出“德育生活化”思路,融入生活抓德育,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推动爱心行动,深掘德育教育内涵,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三个主题礅育一一爱心教育、爱的家教、抗挫折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上海师大附中的办学思想,“发展教育”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发展既是每个生命的内在需要,也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启和促进人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德育上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课程上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上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