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樱 《中国教育学刊》2006,(6):33-35,57
创新学校评价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社区配套小学,“把评价还给社会”是实践“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共发展模式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相似文献   

3.
黄妙贤 《教育导刊》2010,(11):47-48
家校协同教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主题。现代学校教育都在努力寻求改变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长期封闭隔离的现象,并创建各种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合作的途径和类型,促使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各自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社区学院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学院在二十世纪初发端,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社区学院以培养、训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为后来经济复苏时储备和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四十年代末,为适应二战结束,大批退投军人接受教育或职业培训的需求,社区学院在为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服务中进入新扩展期;六十年代为缓解高等教育扩充压力,社区学院的大学预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当前的美国社区学院,从单一走向多元,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并且将积极拓展国际交流教育的领域。 一、注重教育实效性的美国社…  相似文献   

5.
对绍兴市学校和社区教育合作实施情况及参与方对合作的主观认识的调查表明:学校、家庭、社区都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参与程度不高。表现为:教师接受社区邀请时附带条件;教师对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持怀疑态度;家长对学校了解程度不高;社区假期活动缺乏吸引力。当前,构建学校——社区教育共同体还面临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关系无法理顺,社区教育实体和场所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创新学校评价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社区配套小学,“把评价还给社会”是实践“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共发展模式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128中电子技术职业高中在探讨社区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辅助”的“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网络组建起校内外相结合的德育队伍,发挥了社会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促进了学校深化改革和全面育人工作的开展。“三结合”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是由学校牵头,组织联合办学单位、共建单位、居委会、家长委  相似文献   

8.
如何增强中小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力及社会责任感?如何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怎样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面对上述问题,宁波市海曙区华兴社区与辖区内的南苑小学通过整合学校与社区资源,探索出学校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支点,构建起一套由家庭、社区、学校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体系,开创了社区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上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引下,在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观念的影响下,兴起了社区教育。当时的社区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育人模式;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在物质上、经费上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入90年代以后,一些学校开始“回报社会”,向社会开放,通过文化共建、学生社会实践、教师智力输出等形式为社区提供服务。1992年4月,普陀区真如镇兴办了上海第一所社区教育学校;1993年第一所由…  相似文献   

10.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制度变革与学生学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针.由于城乡社会背景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使家庭在参与子女学校教育上呈现明显差异.让那些处境不利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中,保障弱势群体家庭的教育权益,最大程度地促进子女教育机会、过程与结果的平等.将家庭教育公平问题纳入中国教育公平政策视阈,使其成为需要关注的课题,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区教育蓬勃发展,对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新格局,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意义。但是由于对社区教育理论存在认识不足问题,实践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文本在总结我区社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社区教育定位、办学思想、社区教育功能、运行机制,以及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社区教育内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洪伟  刘朋 《教育导刊》2001,(13):11-14
学校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坚实基石,社区是儿童发展的宝贵资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美国中小学在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这一课题上,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很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参与的教育,是一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社区教育的均等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而伦理关怀则是社区教育均等化的终极之路,对其进行的伦理审视有利于保证社区教育的公正与正义,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品格的养成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进行有效品格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者在内的品格教育共同体。政府在品格教育中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一是要推动价值共识的形成,二是要宣扬和推广价值共识和品格教育计划,三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品格培养。品格教育的多方参与者之间要进行协作,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学校和社区的协作,家庭与社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15.
彭福媛 《四川教育》2002,(12):28-28
环境教育从孩子抓起,让学生从小学习环保知识,养成环保习惯,参与环保行动,在他们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这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工程,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以课程教育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社区教育为大背景的综合管理体系,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于各个领域,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教育网络,使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环境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结合。如“生活垃圾的分析与处理”,“生活用水调查研究”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出课…  相似文献   

16.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社区教育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对社区教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渐得到提高,社区教育的对象、工作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一、 我市社区教育大体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当时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强调社会支持教育,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共同搞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2.稳步发展阶段开始把社区教育定位于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高等教育在内的大教育,定位于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教育,并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结合起来。社区教育的对象由青少年逐步扩展到社区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重要的育人环境。社区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延伸与拓展。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关注孩子在校外的170天,使孩子健康成长,这种大教育的理念,让我们和社区走到了一起,共同携手走过了15年。15年来,"学校放学,社区上课",我们互相协作,不断总结,使得校社共建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建立学校和社区双向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这一创新德育模式以其"协同组织教育,丰富儿童人生,合力回报社会"的先进理念,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行为中,营造开放、包容、民主并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氛围,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家长为辅助、社区为补充的协同教育群体,致力于培养具有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阳光心态的特区小公民。树立愿景整合资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令学校与家长及社区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一、创建“绿色学校”的现实意义创建“绿色学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为我国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新形势下环保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社区又带动公民,使更多的人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保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