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笑 《湖南教育》2006,(3):25-27
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P92“统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它们在举行运动会呢,你们瞧!(出示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学生观看一分钟后切断画面。 师:我想看看刚才哪个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我感到“句式变换”这个内容比较棘手,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技巧,观察不够全面仔细,分析过于呆板。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学生一次无意间的谈话,使我产生了灵感:学生喜欢看“超级变变变”这一电视节目,我何不模仿其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句子变换的方法?[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超级变变变”这个节目吗?生:喜欢!(声音异常响亮)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也来一次“超级变变变”吧!生:老师,怎么个变法,你快说呀!生:老师,我们什么道具都没有,怎么…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生:0、1、2、3、4、5、6、7。 师:看!这是几?(贴出课题:8) 生:8。 师:你是怎么认识8的? 生:妈妈教的。 生:幼儿园学的。 师:你还知道有关8的哪些知识? 生:8象麻花。 生:妈妈买了8个梨,第8个梨又大又圆。 生:我知道8的减法、加法和8的分解。 [评析:教师没有按照常规的教法,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引入新课。而是大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幼儿园及家长那里学到的有关8的知识。这样较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找准了教学的起点。] 二、…  相似文献   

4.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师:你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生: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然后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厢状,师生游戏。)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  相似文献   

5.
师: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老师 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去结识一位特别可爱的小伙伴。(课 件展示: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师:谁知道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 生:我知道老师要带我们去大森林。师:小朋友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在大森林看到了什么? 生:房子,大树,还有许多小动 物。 生:我刚才在大森林中看到了 大树,熊爸爸、小熊等许多动物在树 底下,旁边还有一座小木屋。 师:真不错!以后我们说话时, 一定要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句子 说完整。(学生按“谁在什么地方看 到了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相似文献   

6.
教例:二年级《葡萄沟》师:大家读第二自然段第3句话。(学生自由读)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葡萄成熟了,什么颜色都有,红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生:我看到了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满了架子。师:大家看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你们喜欢这些葡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葡萄的喜爱有的陶醉地读,有的用彩色笔画,还有几个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师:(板书“五光十色”)现在大家知道“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吗?生:五光十色就是有许多种颜色。生:五光十色就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师:…  相似文献   

7.
张美霞 《山东教育》2002,(16):36-36
一、谈话导入意图:通过师生亲切自然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出话题。1.同学们,张老师对大家的课余生活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你们在课余时间喜欢干什么?2.学生汇报。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摄影。(师:有机会给我拍张照好吗?)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弹电子琴。(师:你还是小音乐人呢。)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朗诵。(师:著名播音员赵忠祥老师是你的偶像吗?)3.小结。师: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吗?生:看过。师:崔永元叔叔以他那幽默、朴实的主持风格赢得全国观众的好评。今天,咱们就采用《实话…  相似文献   

8.
杨琴 《陕西教育》2009,(12):9-9
片段一:“摆12根小棒”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第一次教学实践】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展开手掌,是小棒)数一数,有几根? 生:12根。  相似文献   

9.
(情境导入,教桌上放着茶筒、玻璃杯、牙膏盒、墨水盒、钢管、礼品盒、台灯罩、粉笔盒、排球、玻璃球、土豆、魔方)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品吗?生:(齐)见过!(接着议论起来)师:(执礼品盒)谁能挑出与“礼品盒”形状一样的物体?生:(齐)能!(生1上去将牙膏盒、粉笔盒、墨水盒放在一边,拿起“魔方”看了看又放回去。学生着急地纷纷举手要求作答。生2上去将“魔方”拿了放过去,学生才松了口气。)师:同学们同意这种放法吗?(稍停、无异议)你们真聪明!还记得这种形式物体的名称吗?生:叫长方体。师:记得太清楚了。大家想做…  相似文献   

10.
谁不是妈妈生的(诱诗兴)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季的脚步》这首诗,都会背了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背背以前学过的诗,并说说诗的作者。(学生背诗,说诗人)师:你们知道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愕然无语)诗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生:妈妈生下来的……师:对,诗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学生笑)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不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生:有!师:(扫视)谁,不是妈妈生的?(学生大笑)师:(停一会儿)看来,同学们都是诗人的料子。这节课,老师要让同学们尝尝做诗人的滋味。【评:…  相似文献   

11.
教例: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林海》我在教学本课第二段第三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投影出示):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师:大家读读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生:我喜欢第一句。第一句话是个比喻句,把小红豆比喻成了珊瑚珠。师:没有别的意见了吗?生:不是说比喻是让事物更形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吗?所以一般应用大家较为熟悉的事物作比,可是“珊瑚珠”我…  相似文献   

12.
王振华 《湖南教育》2002,(13):46-47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生:风声。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风很冷。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生:风没有颜色。生:……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生:(齐念)画风。师: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想到了你就站起来说。生:谁和谁在画风?生:他们在哪儿画风?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教材标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们去过这个地方吗?师:看一看,这里有你喜欢的游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布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春笋》一课。下面是这位教师的课常导入部分:师:小朋友们,令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想认识它吗?生(齐声响亮地同答):想!(师出示春笋宴物,让学生观察,学生删察较多的足春笋的外形)师:春笋是什么样子的?生1:春笋是褐色的,身上穿了一层又一层衣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校举办的一次校级教学能手展评课中,一位青年教师的几次试教所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谈起。 教学设计一: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生答略)(出示情境图)这些小朋友说话时用到哪些数?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不能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2-13页。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生:去过。师:你们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生:猴子、大象、老虎、狮子……师:小朋友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生1:我喜欢大象,大象有力气爱劳动。生2:我喜欢孔雀,孔雀很美丽。生3: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聪明,爱动脑。师: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爱动脑…  相似文献   

17.
胡宏伟 《江西教育》2002,(23):31-31
“9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的内容,其中“9的分解”教学片段为:教师用课件出示右图。师:老师知道小朋友喜欢机器人。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图形宝宝组成的机器人。大家数数,这个机器人由几个图形组成?生1:这个机器人由9个图形组成。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9个图形分成两类,你们准备怎么分呢?生2:我把它们分成3个正方形和6个三角形。师:根据你对图形的分类,能得出9可以分成几和几呢?生2:9可以分成3和6。(师板书)师:机器人身上的图形除了根据生2的分类,能得出9可以…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言语层面感受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异口同声) 师:我这里有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出示)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1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听录音 ,读儿歌。)请大家仔细听 ,认真记 ,看这首儿歌讲了哪几种小动物?(生按顺序回答)贴图片 :(让学生把动物图片贴在指定的方框里)猴图兔图松鼠公鸡鸭图孔雀2 师 :刚才 ,大家听到这首儿歌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九课。(板书课题 :比尾巴)(生齐读)3 过渡 :看到课题“比尾巴” ,你想课文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谁和谁比尾巴?他们为什么要比尾巴?比的结果怎样呢?)师 :学了课文大家就会明白了。二、教学新课(一)学习第一、二节1 课件出示第一节文字。(1)师朗读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小露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的几个片段。片段一师: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既然你那么喜欢,你能把它读好吗?(生读)师:听着小动物们的赞美,小露珠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之间挑选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与小露珠对话。好吗?第一组同桌甲:我是小露珠。乙:我是小青蛙。乙:“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