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乡镇青少年的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适应和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以及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使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SASCA)对277名乡镇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乡镇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性别、年级上的显著差异;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三者均具有显著相关性;领悟社会支持在家庭功能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中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自尊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30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家庭功能与高中生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四个维度(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存在显著正相关:高中生家庭功能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社会适应及其四个维度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修订后的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社交自我知觉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方便取样得到418名农村留守小学生、179名非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社交自我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社交焦虑、社交自我知觉不存在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交自我知觉从五年级开始显著提高。六年级的高社交焦虑组的人数多于四五年级。(2)留守儿童的支持温暖主要来自母亲,惩罚拒绝来自父亲。父辈和祖辈教养介于父母之间。(3)看护人的支持温暖与过分干涉通过社交自我知觉对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温暖与社交自我知觉反向预测社交焦虑,惩罚拒绝、过分干涉正向预测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377个有效样本建立了其社会支持量表(SSR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可知,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接受到的社会支持有关,而心理弹性在两者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路径,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总体家庭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152名五至九年级儿童进行测试,最终获得城区流动儿童924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在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机制,可以为城区流动儿童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父母外出务工初中生的焦虑现状,探讨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焦虑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简版、家庭功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0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父母无外出务工的初中生相比,父母外出务工初中生的焦虑水平偏高;平衡型家庭功能的初中生焦虑水平低于中间型和极端型家庭功能的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家庭功能和焦虑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父母外出务工初中生的家庭功能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改善其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六所普通中学的616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同伴关系更差,他们受到同伴的尊重和接纳更少,更易受到忽视。留守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家庭,且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特别是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有一定预测作用,母亲受教育程度显著预测同伴尊重、同伴接纳,家庭月收入可以显著预测同伴接纳和同伴忽视。未来研究中需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采用青少年人际适应问卷、家庭功能评价量表、中学生情绪智力问卷调查了2332名中学生的人际适应特点,并探讨家庭功能和情绪智力对中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人际适应水平从初一到高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女生在亲社会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家庭功能显著预测中学生人际适应,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人际疏离呈显著正相关;(3)情绪智力在家庭功能和人际适应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研究留守经历给学前儿童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学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状态的学前儿童相比所表现的一系列社会性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家庭功能弱化所致,集中表现在保护功能、情感支持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弱化,而家庭这些功能的发挥对儿童的顺利社会化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4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问题解决技能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发现积极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社会问题解决技能,消极教养方式能负向预测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能正向预测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在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在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教养方式与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重庆市6所中小学的5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家庭功能越好,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支持在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且对流动儿童的调节作用明显大于非流动儿童.针对研究发现,文章从学校心理咨询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运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等量表对贵州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进行调查,考察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社会支持、工作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工作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家庭冲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工作支持、工作效能感与家庭工作冲突呈显著负担相关。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和工作效能感能很好的预测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  相似文献   

15.
依据心理弹性理论和社会生态学理论,通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部分留守儿童和部分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初中留守儿童;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同学支持、自尊、教师支持这几个变量共同反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为此,有必要在家庭支持、学校支持等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探讨家庭亲密度、友谊质量和青少年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可为社会信任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文章选用家庭亲密度量表、友谊质量问卷、社会信任量表对2328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家庭亲密度与社会信任(r=0.31, p <0.001)和友谊质量(r=0.39, p <0.001)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任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41, p <0.001);(2)友谊质量在家庭亲密度和青少年社会信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10%,家庭亲密度、友谊质量、社会信任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且友谊质量在家庭亲密度和青少年社会信任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是需要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基于优势视角理论,文章对影响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祖父母对儿童的关心与照顾、同龄群体是隔代留守儿童不可或缺的社会适应资源;朋友数量与朋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班级内同学对他们的非"标签化"相处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起到了较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时应该对整个群体进行正面评价、老师对于隔代留守儿童不应过分关注、注意保持与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江苏某层210名留守儿童和222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留守儿童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低龄时尤为明显;②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③积极应对可以有效缓冲社会支持不足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存在调节效应;④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均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张福平  刘兴凯 《教育文化论坛》2019,(2):95-99,138,139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分化是由于市场经济、阶层固化、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同。留守儿童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被迫孕育出来,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以及学业成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缓解不利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的影响,本文从家庭、学校、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