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默顿学派关于科学奖励系统的本质、类型、功能以及奖励与越轨行为的关系的思想,朱克曼对科学中的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研越轨行为成因的科学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借鉴一般越轨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尝试运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剖析科研越轨行为的成因,指出社会外部因素、科学体制内部因素和科研人员自身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科研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科学自身的必然要求。科学越轨已成为今天不能回避的问题,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和对待。文章论述了科学越轨的原因、表现及其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4.
科学越轨行为是指某种科学行为超出了科学规范范畴,科学越轨行为严重阻碍了科学界的发展,会导致科学精神与信仰崩塌,对于科学界定时是灭顶之灾,同时科学与社会息息相关,科学界的灾难也会变为社会的灾难,所以对于科学越轨行为的防治刻不容缓,及时制止科学越轨,保护科学界的净土。  相似文献   

5.
在对科研越轨行为的研究进行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两个时期:理想化时期和技术认定时期,然后分析了当前科研越轨行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越轨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本土企业201份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了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是检验了组织内部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建设性越轨行为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适度的建设性越轨行为可以促进个体的创新绩效,而过度的建设性越轨行为则会降低个体的创新绩效;(2)组织内部社会资本调节了建设性越轨行为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组织内部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组织,对组织内部社会资本水平高的组织来说,建设性越轨行为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更高的建设性越轨行为水平上。研究结论揭示了“建设性越轨行为是一柄‘双刃剑’”的本质,为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从学术越轨行为法律规范、道德约束等层面进行控制,形成一套具有实际操作与指导意义的管理体系。本文将对美国实施控制学术越轨行为的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何明举 《现代情报》2016,36(8):109-112
大数据的出现既为科学研究奠定了雄厚的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又为科研数据查找、分析和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查找目前科技查新所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通过整合查新机构资源打造科研大数据、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查新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9.
最近,李富斌剽窃论文事件在科技界和社会引起了普遍关注。这并不是一次孤立的和偶然的事件,它留给人们许多值得反省的问题,包括对传统的科学意识形态和科学职业形象的反思,以及对目前科学结构和科学运行机制的检讨等。通过这种反省,人们可以了解科学中越轨行为的实质,科学家为什么会产生越轨行为,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这类事件的发生。本文的主旨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默顿科学精神气质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规范研究领域,默顿科学的精神气质具有范式的意义,但学界对它的诠释却见仁见智,文章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科学元规范)对其进行解读,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科学规范,而是某类科学规范(主要指科学共同体的习俗、惯例等不成文规范)形成的基础,或是另一类科学规范(指科研规章制度、律令等成文规范)制定的指导原则,是科学元规范,最后,以科学元规范为基础,文章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层次结构体系,并且联系社会控制过程概要地说明了不同层次科学规范控制范围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管晓永 《科研管理》2016,37(12):154-161
随着默顿时代的"科学活动"向具有大科学、多目标和社会化特征的现代"学术活动"演化,一个包含但不限于默顿科学规范的学术共同体规范系统正在形成。而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理论,由于伦理认知框架的局限使其对现代学术共同体规范系统缺乏基本解释力,而突破默顿框架的理论研究尚未见于公开文献。鉴此,该文以规范的契约本质为新的认知视角,以学术共同体规范的系统考察为依据,以现代学术活动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目标为约束条件,通过逐层解析现代学术活动中"契约"的参与主体、博弈目标、产生机制、协调关系、功能差异和系统演化,最终揭示了现代学术共同体规范系统的层级、功能和主体三维形态和结构,以及随学术活动发展和环境变迁而保持内在逻辑一致的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科研不端行为的纠偏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振华  颜锋 《科学学研究》2009,27(6):832-836
 科研不端行为在国内外皆存在。产生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在于科学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纠偏应采取认知控制、社会控制及文化控制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法庭科学作为特殊的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和应用中时有涉及伦理问题,但目前中国尚缺乏法庭科学中科研伦理和行为规范问题的研究,相关伦理审查机构和审查规章仍是空白。从当前法庭科学科研伦理实践出发,针对职业伦理规范建设不足、科研伦理监管缺位以及法庭科学职业特色与伦理要求的冲突进行分析,为法庭科学研究科研伦理管理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光芸  赵昕宗 《学会》2014,(2):5-11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其发展依赖于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一是基于村庄社区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信念、价值理念、信仰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二是由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及政府促成的组织网络等组成的制度型社会资本.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一是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不足.政府往往过多地介入到农村合作组织的日常经营决策中,忽视了为农民合作组织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二是关系型社会资本的弱化.乡村社会中尚存的传统社会规范、民间舆论、熟识信任、身份认同、父老权威以及乡村社会纽带等基于血缘和地缘而形成的关系型社会资本日趋弱化.因此,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依赖于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政府要培育制度型社会资本,加强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引导和利用乡村社会网络、共同规范、信念等关系型社会资本促进关系型社会资本与政府外部导入的制度型信任、正式规范等制度型社会资本的融合,推动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益  刘婷  薛佳奇 《科研管理》2008,29(2):67-74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的渠道关系持续时间下,制造商的契约与关系规范使用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它们对零售商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渠道关系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契约与关系规范作为互补的手段可以共同促进零售商的知识转移,而在渠道关系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关系规范和契约是相互替代的,只能强调其中一种控制机制的使用,此时仅关系规范的使用可以促进零售商的知识转移。本文研究解释了以往契约和关系规范互动作用研究产生矛盾结论的原因,为制造商如何使用控制机制来促进零售商知识转移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张燕  陈维政 《软科学》2011,25(7):131-134,144
在对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定义和分类研究的文献回顾基础上,对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分类结构进行了探讨。首先采用关键事件法、专家意见法、问卷初测等方法,建立了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清单;然后采用多维尺度法处理问卷调查中进行分类的数据。结果发现,中国情境下,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可以分为财产性偏离行为、生产性偏离行为和人际性偏离行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特性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组织特性和功能结构,大学科技园具有创新性、服务性、依托性、缓冲性的特性.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具有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两个层面,其基本功能是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孵化,其中企业孵化是核心.  相似文献   

18.
蒋旭东 《软科学》2003,17(2):11-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幸福。然而,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各项重大成就及其巨大的文化功能的实现,却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完成的,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整合密切相关。本文以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为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现化科学技术的整合作用,意在强调,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多良好的社会整合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19.
王龙  熊兵 《科学学研究》2006,24(Z1):11-13
真与善是科学的两种固有属性。在科学活动中,要将真与善两种价值融合起来。科学活动中真与善的融合就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科学文化追求真理,人文文化追求终极关怀。在实现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意识,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加强科技立法。  相似文献   

20.
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外部性及其宏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绪梅 《未来与发展》2010,33(12):79-82,74
企业伦理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违背这些规范的行为是非伦理行为。企业非伦理经营行为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负效应的特征,引发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企业非伦理行为具有宏观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市场经济是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机制的有效结合,从经济角度来讲,企业非伦理行为影响三大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市场秩序的建立;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非伦理行为腐蚀了社会风气,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