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市民逐渐超过城市原住居民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军。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职业领域和不同生活境遇的新型市民在从农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给城市社会管理服务提出新的挑战。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就必须实现新市民的转型即由以往被动“适应”城市生活转向主动适合原有文化与城市特质。加强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建设,使得新市民的转型得以更有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区百万新市民占总人数的25﹪,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不少新市民由于自身素质较低,与城市发展不和谐。和谐西安的发展目标包括对新市民素质的关注。根据需要理论,当新市民的衣食住行等生物学需要没有得到适当满足时,他们的精神需要可能就不那么强烈了,必然产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其人文素质要求的矛盾。如果将新市民素质的提升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考虑,必须首先通过政策支持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市、立足城市,西安市政府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农民工和城郊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城市新市民数量增长迅速,需要采取系统的现代市民教育措施,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使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当今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不断推进,出现了大量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新市民群体.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了商业和住宅用地,为城郊地区的村庄带来很大经济收益,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居住条件,公用基础设施以及人民就业方向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农民的身份也在向市民转化.然而,城郊新市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他们中很多人虽然迅速富裕,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新市民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均制约了城市发展,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市,不仅与新市民的生存和发展有关,而且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否顺利进行,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及国家的长期稳定有关.因此,帮助新市民顺利转变角色,融入城市,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及解决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移动。这些新市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却并未完全与城市居民融为一体。一方面他们与城市居民形成完全不同的系统及"二元社区";另一方面这个"二元社区"给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带来了更大阻碍。这就要求政府革新新市民的管理体制、保障制度、城乡劳动力市场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新市民的社会融入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求知取向、职业需求、人际交往、外界期望、社会服务、自我实现、城市融入维度来分析新市民参与成人教育活动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新市民参与成人教育活动积极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特大城市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情况,收集并分析了269份上海市新市民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结合各项指标统计各样本的社会融入水平,并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与融入程度无显著正相关,且相比新市民原籍所在的区域,当前持有上海户籍与否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个人能力方面,新市民的社会融入情况与收入和学历呈正相关,与职业属性的关联较小;在住房状况方面,居住模式对融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提升住房保障与购房优惠、鼓励在职再学、简化落户政策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偏低现象已成为制约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新市民"的受教育水平、从业技能,使其更好的融入城市,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本质变化,是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问题。实现"新市民"市民化的途径与手段很多,但教育是既稳妥又长久的方式,能让"新市民"自愿、主动、顺利地实现市民化。本文基于城市化进程的目标,着重分析了"新市民"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模式以及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因城市发展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新市民,他们拥有城市的户籍和住房,不同于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从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需要政府创新和加强城市服务管理,帮助新市民群体顺利融入城市社会,实现人的城市化,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小斌  刘菊 《成人教育》2011,31(7):28-29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社会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有着强烈的市民化意愿。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偏低甚或缺失,不能切合现代城市市民素质的要求,他们在现代城市遭遇物质与精神生活双重窘迫,成为城市"边缘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素质现状,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文素质后补教育,合政府、社会、企业、个体多方举措之效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文综合素质,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消除"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全新理念和重大战略。青岛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由于受观念、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差距还较大。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要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着力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本医疗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本文从青海省实施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这两项制度在管理机构、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这两项制度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笔者通过调研,充分把握了湖州城乡居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分析了城乡居民社会失衡心态较普遍、社会焦虑情绪较突出、公共领域信任感较低等现实困境的成因,提出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和消解社会心态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竹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86-90,96
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城市低收入人群聚居在一起,在低收入人群与城市其他普通居民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地理边界,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分类的作用。同时,低收入人群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了群体认同。社会分类与群体认同的交互作用促成了廉租住房住户的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有利于增强低收入人群的群体凝聚力,但其中的消极认同却会削弱该群体的生存信心与能力,不利于他们自助能力的培育。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探索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助于廉租住房住户培育积极的社会认同,提升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人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转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这种悄然的发展变化不仅寄托着人们的梦想和期望,更标志着社会组织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与传统的告别,接受一种全新的社会运作模式。社区作为现代社会市民踏出家门的第一站,成为社会最复杂的细胞群,而街道社区的社会管理已成为维稳的新视点。文章基于社会的结构性变化,结合实际进行调研,探索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衔接的新机制,以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张网”.要想实现“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每个制度构建本身与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调查分析w市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制度全覆盖、筹资多渠道、保障分层次、政策可衔接、管理趋统一”的原则。构建“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城市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意识、资金、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宣传和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方案,都是做好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实现这一基本治国方略需要相应的全民法律意识。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民众在法律意识现状上呈现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仍存在传统社会特征的差异局面。造成城乡居民法律意识差异的原因除了社会构建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法律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文化环境因素。同时,这种差异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冲突的增多、城乡认同的长期对立、法律公正难以实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三农"问题的解决、社会公平、公民素质的提高等有着重要意义.山东省胶南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形成了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成人教育一盘棋、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一起抓的新农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世界气候面临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城镇不能简单以发展经济为目标,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使城镇居民都能真正享受低碳环保的生活.用低碳的理念推进城镇化是中国走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在剖析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