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的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因此,在抓好双基的同时,更要重视激情,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教育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语文缺乏美感如同嚼蜡.兴味索然,为了改变这种传统教法,要在语文教学中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干扰影响下,不顾学生的感受,多年一贯制教师讲学生听,虽然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文学能力的培养,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由于忽视了情感教育,导致语文教学缺乏美感,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学语文乏味,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语文教学质量下降。要改变这种现状,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应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补充情感教育的因素。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于老师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我在抓“双基”的同时,重视并加强了情感教育,颇有收获。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活动 ,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更深一层要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于漪老师曾说过 ,语文教学活动应是 :“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 ,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 ,带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 ,让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兴味盎然 ,获得艺术享受。”诚哉是言!就以《我的小桃树》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 ,笔者有如下两点体会。一、认识美、体验美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关键首先 ,美 ,要从课文中塑造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去寻求。《我的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精美…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 的能力,更深一层要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活动应是:“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诚哉是言!就以《我的小桃树》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笔者有如下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干扰影响下 ,不顾学生的感受 ,多年一贯制教师讲学生听 ,虽然注重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文学能力的培养 ,这是应该肯定的 ,然而由于忽视了情感教育 ,导致语文教学缺乏美感 ,使大多数学生感觉学语文乏味 ,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 ,语文教学质量下降。要改变这种现状 ,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应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补充情感教育的因素。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 :“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 ,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 ,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 ,让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兴味盎然 ,获得艺术享受。”于老师的真知灼见启…  相似文献   

6.
陈诗兰 《广西教育》2009,(35):35-35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亲和力的过程。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力求创设与文本基调相一致的情境,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奠定感情基调,通过动情的体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急于领略美景的期待以及对新知识的渴望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主动去采撷珠宝。这样,语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而学生却死气沉沉,神情淡漠。那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情感教育被抛弃的缘故。由此可见,寓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一、披文入情,以情传情情感教育本是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力。”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激情方…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应突破单一片面的“认知能力——单纯智育”传统教学模式,保证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真、善、美、知、情、意统一起来。在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创设情境,读议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不但能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学到语言及读书方法,而且能达到情感陶冶及美感享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其一般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凭借情境,充分读书一读议结合,多向交流一总结提高,迁移活用。  相似文献   

9.
陈婷婷 《教师》2014,(15):100-100
正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化学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一、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师和学生的"表演"。因此,每当我走上讲台,都要求自己面带微笑、充满激情、衣着得体、言语铿锵。一节课在声情并茂、跌宕起伏中结束,学生岂有学不好之理。  相似文献   

10.
<正>从语文课本的文章来看,大多文章富含有感情,是作者内心一种情绪的抒发。无论是作者对事物充满积极乐观的喜爱之情,还是作者抒发内心的郁闷、不平之意,都是作者感情的排解、释放。因此在笔者看来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教育学科。情感是语文魂,是真正价值所在。因此语文课堂也应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课堂。语文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有情感,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师课堂上要充满激情作为充满情感的语文教育,它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感情朗读,激发情感。语文是集思想性、情感性于一体的工具学科,这一特性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不应是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充满情感的训导和练习。语言是外表,表情达意才是语言的内涵。学生的审美情感必须经过教师的感情熏陶这一中介作用才会被激活和延续。语文教师只有对教材的美进行挖掘和再创造,通过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朗读,营造一种情境和氛围,才能使饱蘸情感的语言内化到学生心中。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课时,先要学生浏览全文,再进行感情范读,把课文读“活”,并随着文章的感情,运用高、低、快、慢、轻、重、停顿及语调变化,读出文章的基调…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一门充满情感,充满爱的艺术,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所以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是纽带,它能把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课文的作者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他人连接在一起。情感是催化剂,它能催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激昂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中传递情感,使学生在学爿语文中产生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各种情感,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以情引情”,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自身情感资源,以情取胜呢?以下就是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梁珺 《成才之路》2011,(30):87-88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教师要运用情感智慧,在教学中融入情趣,调节学生情绪,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设情感化的课堂氛围,借助出情传情的授课内容和感情充沛的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激发出语文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是无情物”。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多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都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精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充满激情和幻想。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感情,使彼此灵犀互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两情承诺”——带着感情善待学生,充满激情投入工作和“两情教育”——激情教学、真情教导,旨在丰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播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其间也不能忽视情感教育,否则会导致语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索然,教学效率低下。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丽的世界中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人类高尚精神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教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语文的情感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情感,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情感美的教育?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敢说敢为,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情感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是充满激情的。激情的课堂能更好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进行情感和智慧的交流。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