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开始侧重教学服务,慕课教学平台也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二者功能正趋于融合。智慧时代下在线学习资源组织模式以“知识内容”为核心,包含学习者、教师和辅助者3个行为参与者,涉及问题获取、问题分析、资源聚合、资源优化4个过程的资源聚类整合。将其应用于《写作与交流》慕课课程教学,发现辅助者反馈活动与学习者成绩提高度呈正相关,建设完善的课程资源库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的在线视频没有改变传统课程,只是借助了现代技术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慕课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真正的慕课更强调课程的适用性与过程性,文章从国内幕课的建设和使用现状出发,围绕学生学习需求,以提升慕课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为目标,分别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自2011年慕课产生至今,美国慕课发展不断探索、创新,从早期强调线上学习到重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学习,从慕课学习认证缺失到颁发慕课证书、慕课学位等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和认证实践,从松散的单一课程到结构化的系列课程,慕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显示出适应社会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灵活性、生命力和变革潜能.同时,美国慕课和慕课平台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以学习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和传统大学以及知名企业合作,拓展数字化环境下慕课和慕课平台发展的领域和范围,创新商业模式,为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未来慕课发展的重点和趋势是慕课证书或数字学习证书、创新教学模式和新型学习空间以及学习者自我驱动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慕课学习资源的研究是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领域,虚拟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代表了慕课视域下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新趋势。但是,当前慕课研究取得很大突破的主要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而课程资源专家和教学专家对于慕课的研究还不到位,甚至是缺位。如果单从技术层面去思考慕课,可以拓宽课堂的广度,但却不能轻松地拓展学科有效教学的深度。因而,慕课视域下学习资源的有效构建、促进有效教学的路径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一、慕课视域下学习资源环境的特征慕课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65-71
自慕课引进我国以来,高注册率、低通过率的问题一直存在。针对目前我国慕课学习者的特点,文章从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角度,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主要对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的国内慕课学习者进行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我国慕课学习者负动机的主要因子包括学习者的自身毅力及坚持、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英语水平、慕课中的视频效果、工作或课程学习与慕课学习的矛盾。基于此,文章试图从慕课学习者、课程开发者、平台建设者的角度反思,提出消解负动机影响因子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的推进加快了慕课的发展,在慕课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合理利用这些行为数据可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课设计与制作》慕课中综合讨论区学习者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从交互网络的密度、中心度、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方面反映学习者学习情况。结果表明:慕课讨论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比较松散,学习者流动性较大;知识掌握仍停留于表层,没有内化;学习者之间缺乏学习情感投入。因此,需从管理层面、讨论区形式、共享性方面加强慕课讨论区建设,以提高慕课学习者交互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在线课程和视频课程相比,“慕课”具有学习过程高度互动性、学习时间片断性、课程资源优质性、课程安排系统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受众缺乏利用优质课程资源能力、课程完成率低等亟待解决的挑战。中国高校在“慕课”本土化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思维模式僵化、管理体制落后、技术条件落后、优质师资匮乏、课程内容缺乏竞争力、中国文化特色缺失、校际间合作不足等问题。打破陈旧的教育理念,结合传统高校课堂探索“慕课”教育模式的创新,加强学校之间、学校同第三方运营商之间的相互合作,重视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是“慕课”本土化开发的主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慕课的诞生和发展为高等教育创造了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产品,慕课必须切实为学习者创造价值,以及基于价值创造原则创新盈利模式,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慕课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精品知识内容、对学习者进行有效教学训练、使学习者实现能力认证。一定程度上,慕课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多寡,决定了高等教育自由市场上学习者选择慕课的几率大小,也决定了慕课利益相关者能否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对慕课盈亏平衡分析表明,当前除了少数拥有大量学习者的热门课程能够盈利外,多数课程给大学带来的收入不足以弥补课程开发和运行的成本。为提高慕课的盈利能力,各国慕课平台已突破提供单一课程的局限,推出慕课学分、微专业证书、基于慕课的学位等高价值产品来吸引学习者。我国慕课应借鉴国际慕课产品的创新,设计适合中国学习者的慕课产品,从而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有四点建议:一是建议教育部成立"中国慕课学分课程联盟",二是建议开设慕课的大学联合推出热门领域的微专业课程,三是建议引进慕课的大学开设混合教学课堂,四是建议慕课平台充分挖掘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慕课的发展,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成为各个平台发展的现实桎梏,羁绊了慕课的建设速度与质量.慕课众筹建设指的是利用众筹模式筹集资源建设慕课课程,实现慕课更加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解决慕课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提升学习者的参与体验.要实现慕课众筹模式,需要通过设计周密的运作机制,并通过规范的平台管理和立法等方式,控制慕课众筹建设中的风险,实现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慕课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学习效果一直受到质疑。慕课情境下的学习行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都力图通过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来预测学习者的学习成绩以及评估学习效果,但受制于各平台的数据限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和著作。基于《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慕课在"好大学在线"及"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学习者数据收集,具体分析了学习者的选课、退课情况,在线互动及提交作业情况,在线时间以及学习成绩情况,分析了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规律,了解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和知识认知已不适应甚至阻碍了慕课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学习者不再以成绩和证书为导向,而是以获取技能和知识为重点。国内的慕课课程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课堂的影子,仍然把重点放在"教"的环节上,缺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对互动的反馈,都抑制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1.
远程教育发展领域至今仍缺乏以泛在计算技术支持继续教育学习者慕课学习的研究。本研究在探讨"泛在学习"与"慕课"两种现代教育模式核心特征的聚合基础上,提出两者在继续教育领域应用的结合体——"泛在慕课"(U-MOOCs)概念。本研究构建了"泛在慕课"概念架构,有助于继续教育学习者和课程设计者透析"泛在慕课"这一新型学习者课程环境,获取其功能性指南以指导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顾容  曾丹  卢丽  陈丹 《成人教育》2015,35(7):42-47
近年来,慕课(MOOCs)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热点,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基于此,通过开展高校学习者对其认知的实证研究,分析其在高校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慕课整体认知偏低;已经学习慕课者,其学习动机不高、效率偏低、结业率低、退学率高,这些均制约了慕课在高校的应用和普及.因此,高校应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整合慕课与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以规避和克服现有不足,促进我国高校慕课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慕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习者主要是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软件测试的相关内容具有抽象性,知识点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慕课背景下,需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软件测试人员。本文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慕课背景下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5,(6):78-82
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前沿议题和实践热点。为了实施"教育心理学"慕课教学,文章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实施慕课的优势;然后,研究慕课应用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需要进行的六个方面的变革;最后,研究"教育心理学"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开发,包括知识体系、建设规范、资源内容、微课、移动学习等方面。研究结果的成功运用,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以及慕课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慕课基于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学习,学习者的数量不受限制。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在职人员,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其后继学习的资源。他们具有学习需要,同时,他们希望能立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慕课的出现十分贴合成人教育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慕课教学与混合教学仍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重要教学形式。近些年,虽然我国的慕课课程在数量上增长较大,但慕课视频质量良莠不齐。为改进与优化慕课视频的设计与开发,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14类(约3 800门慕课)慕课学习者的课程评价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MAXQDA软件开展质性分析。在使用类属分析法对大数据进行三次编码分析后,结合广大学习者的需求与建议,从教师讲授、声音、平台、画面、内容、制作、用户七大维度出发,认为慕课视频的设计应该考虑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化、音频听觉体验流畅化、平台学习方式便捷化、画面视觉效果自然化、教学过程全程化、教学任务系统化,建议从这几个方面改进,有效提升慕课视频的质量,提高慕课教学的学习体验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瑞华 《海外英语》2023,(18):142-144+148
定量和定性调查表明:后慕课时代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负动机主要由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元认知策略、视频效果和课程设置与内容五类诱发。因此,为有效消除学习者的负动机,平台管理者应深挖现代网络技术、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完善激励机制;课程建设者要学会整合课程内容并拓展课程资源;课程学习者要合理规划学习以提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8.
慕课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了面对面教学的时空限制,具有为亿万人提供优质高等教育的潜力。但由于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慕课质量和学习者成就需要通过认证才能获得社会承认。大学是一个具有教育和认证功能的组织,必须向学习者保证服务质量并帮助其向雇主证明自己的能力。高等教育认证是大学获得学生和雇主信任的基石。目前的高等教育认证主要通过计算有形资源和学术成果对学校和专业进行评价,但慕课认证需要对课程和学习者做出评价。依据学习者的需求,高等教育慕课市场可细分为大学慕课市场和职业慕课市场。大学慕课认证的关键在于组建大学联盟,制定慕课认证标准,集体认可慕课学分。职业慕课认证的关键在于借用慕课开发者的信誉、颁发信息详细的电子证书,向雇主发送优质信号。美国一流大学的卓越声誉有利于职业慕课得到雇主认可,但学校间的利益冲突影响慕课进入大学校园。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落后于美国,中国大学比美国大学更愿意承认和引进慕课,所以中国大学慕课认证应当侧重于遴选优质课程,职业慕课认证应当组建大学和企业联盟,通过权威认证促进市场成长。  相似文献   

19.
面对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慕课成为众多学习者选择的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对全民终身学习与慕课的相关性分析,可发现慕课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体现为服务目标的适切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服务资源的丰富性。不过,慕课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学习成效的提升、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选择、跨文化问题的解决,以及数字鸿沟的消弭。为了更好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针对慕课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慕课学习管理机制;提升慕课的公共服务属性;推进慕课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A0):15-16
近年来,大型开放课程(慕课)越来越深受人们关注,其优质的课程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将慕课引入高职英语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的要求,高职英语课程需要在新背景下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