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三个主体构成,职业性与双元机制是保障体系的核心.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立“双元质量保障机制”;“宽进严出”制度以及“双师型”教师群体保障了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使德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得到了制度保障,统一化的机制使教育质量更具可比性,从而构造了德国较为独特的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德国职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型院校,亟须构建起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高质量治理生态体系,涵盖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制度、治理文化等要素,具有融合性、发展性、创新性、智能化的特征。职业技术大学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面临着治理决策缺乏科学理念指导、多元治理主体内外融通受阻、治理制度难以适应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治理文化桎梏于行政文化等诸多问题。学校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现代化治理体系:一是树立数据驱动决策的院校研究治理理念,保障科学决策;二是优化多元相关利益主体治理结构,形成治理合力;三是健全职业本科学校治理制度体系,规范治理行为;四是打造职业技术大学特色治理文化,强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新西兰于21世纪初开始在新西兰理工学院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实践,并于2020年决定重组新西兰理工学院资源改建为新西兰技能与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新西兰从权力结构、理念形态、技术手段与行动机制四个层面探索出了一套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资格标准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在“一国两制”、《粤澳合作协议框架》等政策背景下,粤澳在资格标准领域已合作产出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一试多证”、粤澳合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站及职业能力互认清单等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以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为主,兼顾粤澳发展实际,但存在机制协调难度大等合作困境。在结合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粤澳资格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可由基本体系、运行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部分组成。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粤澳资格标准体系的发展路径应坚持学习成果及工作成果导向、深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提升资格标准体系的适应性、立足本土基础提升内涵、发挥社会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开展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从协同治理主体多元、治理过程协同及治理结果持续等理论出发,构建“主体—过程—结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探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治理主体治理关系薄弱、治理过程运行效率低下以及治理结果评估反馈、激励和约束机制空缺等困境,提出整合治理主体关系、提高治理过程协同效率和实现治理结果持续化等路径,以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做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当前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存在就业价值观的引导成效不够显著,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够明显的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在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系统育人体系尚未形成;资源整合不够有效,协同育人机制流于形式。而三螺旋模型是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的创新模型,对于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适配性。三螺旋模型下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框架包含一个共识目标、两个核心任务、三个协同主体、四个分支体系,其建构的逻辑进路是努力实现目标协同、规范建立约束制度、创新构建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共享资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治理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行动论,构建了由质量治理目标、质量治理权力、质量治理保障、质量治理文化四维互构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治理行动模型。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治理行动系统特征与动因,进一步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治理行动的运行机制,即协商机制、共治机制、协调机制、共识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整体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中,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之间是"以内为主,以外促内,互补共生"的有机关系,二者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机制共同致力于改进和发展高职教育质量。对接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高职院校扬弃与超越阶段性"办学同质化",走向特色办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应遵循主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刚性和常态化原则,融入院校整体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建立信息化质量管理机制以及培育和发展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9.
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良好的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文章从目标、权力、技术三个维度阐述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治理的逻辑主线:治理目标是其规范性前提,治理权力是其运行的核心,治理技术是其运行的基本保障。构建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治理体系应明晰目标逻辑、权力逻辑和技术逻辑在治理过程中的公共价值、多元协商性和价值理性,有效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善意"治理"、善者"治理和"善为"治理,推动高校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本科教育是教育生态系统的子成分,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必然举措。教育生态位理论有助于分析生态系统中各主体间的互动机制,对锚定职业本科教育的生态定位,促进其良性生长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聚焦职业本科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现状,其产生顺应了国际化育人趋势,在国内得到稳步推进,并呈现规模扩张态势。然而,当前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着本土化融入不够、建设力度不足、类型特色表现不彰等问题。在类型化发展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需要通过立足中国本土文化、注重产业需求导向、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等方式调整办学方向。面向未来,职业本科教育要基于“制度为先-共生为导-学生为本”三重逻辑,构筑内外部协同共生的职业本科教育组织生态。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校普遍沿用了校方作为质量保证主体的内部治理模式,院系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是质量提升面临的管理难题。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现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通过引入现代质量科学的理念、机制和手段,构建了一套基于学院主体的协同共治、持续改进的基层教学单位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扩招以后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主体缺位和下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当前,湖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实践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院校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缺乏足够重视;质量制度、质量控制标准与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质量文化意识有待加强;内生动力需要充分激活等。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可围绕五维度,完善质量管理规范;打造五载体,强化质量文化引领;践行五融入,厚植全员质量意识;优化一平台,形成内部质量保障闭环,从而为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由各单一主体评价向多主体协同的综合性评价转变,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多元化表明评价由认识论向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论转变,进一步完善多主体协同评价方式,是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之路。文章从利益相关者协同角度,基于改进高校内部评价分离、评价主体虚置、评价效果甚微、评价反馈无效等现状,探索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特点的,监测、改进与评价相结合的协同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4.
樊本富  徐萍 《中国考试》2023,(12):35-41
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展协同治理。实践中,在沟通机制、价值定位和技术应用3个层面,自学考试协同治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各治理主体协同动力不足、过于注重自学考试的工具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应重新审视自学考试的功能定位,通过激发协同动力、厘清责权关系、搭建统筹管理平台、提升治理能力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自学考试协同治理,促进自学考试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校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障碍和难解问题是机制建设。同时,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协同努力,而多元参与恰恰是教育治理的显性特征。从现代教育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政策支撑机制—内部建设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分析框架,从夯实外部支撑服务、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汇聚社会潜在能量等三大方面阐述信息化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6.
谢宇 《成人教育》2022,42(1):39-45
依据协同治理理论,老年教育资源协同配置框架主要包括多主体参与、驱动力、协同行动力等三个核心要素。针对老年教育资源配置困境,我国未来应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激发多主体协同驱动力,聚合多元资源优势;强化政府领导力,构建协同治理制度;融合信息技术要素,提升多主体协同行动力,增强资源配置效能;规范资源开发标准,落实协同治理考核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公平、优质均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教育产教研融合是高等教育中一项跨系统的、涉及多个主体利益的改革。分析了产教研融合理念和融合动力,提出增强“形而上”宏观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高校的资源配置,缓解各主体间的矛盾冲突,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产教研融合动力。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从宏观发展使命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指向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需求。从中观发展战略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多元协同共享”,指向形成由政府宏观指导、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监督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的发展机制。从内部发展核心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其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以职业性、高等性、地方性为主的发展定位,以“协同共享”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应从国家、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来推动并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建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其队伍建设和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中南大学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督导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督导队伍、拓展工作职能,探索构建了以质量提升为目的的本科教学督导闭环体系,为保障教学正常运行、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类型特色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稳固其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位置的关键。从强化到优化的导向,证明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发展开始从政策认定阶段转向内涵探索阶段。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前提是构建稳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始终坚持中职的基础性地位、大力提升职业专科教育质量、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同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内外部衔接通道;核心是按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管理职业教育,建立基于类型特色的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跨部门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教育治理格局;关键是推进教育平等,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