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才培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逻辑旨归和目标导向。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类型化发展。以32所职业本科院校为例,依托近3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32所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起点、以“产教融合”为实践进路等共性特征。此外,32所职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凸显及标准方式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据此,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明确“人才规格+职业能力”的类型目标定位;推进“标准引领+任务导向”的实践育人过程;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配套培养制度;构建“动态调整+分类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是高职教育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在此过程中应着眼于现代性,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多元价值诉求,把握价值的协调性、结构的开放性、制度的民主性、运行的规范性、实践的效率性等五个向度。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构建"五层七维"一体治理体系,并基于实践经验从共性角度研究提出了明晰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健全治理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文化等四条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本质是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治理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法》中权利本位理念所蕴含的权利制约、权利让渡和权利维稳功能,能够有机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产生互利共赢的协同效应,在高职院校治理迈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权利本位视域下,当前高职院校多元治理主体权利意识和权利能力不足的现状阻碍了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存在行政管制思维亟待转变、多元治理模式亟待优化、规章制度优势亟待转化、技术治理方式亟待创新的现实困境。高职院校急需通过奉行权利本位文化、遵循功能适当原则、发挥良法善治作用以及防范数据潜在风险等方式,突破权力逻辑的制约,建构权利逻辑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杜文彬 《江苏教育》2023,(19):25-28
作为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一环。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指多元治理主体平等协商共同推进课程不断优化的过程。本研究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机制与治理路径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的行动逻辑。实现学校课程治理现代化,应深化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治理目标,聚焦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治理内容,完善多主体协商共治的课程治理过程,规范基于审议的课程治理工具,以此实现学校课程共建、共治、共享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时期,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从宏观发展使命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指向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需求。从中观发展战略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多元协同共享”,指向形成由政府宏观指导、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监督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的发展机制。从内部发展核心来看,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其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以职业性、高等性、地方性为主的发展定位,以“协同共享”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应从国家、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来推动并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专业群治理是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二级院系、教师及学生群体等多元利益主体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重大事务的决策结构与过程,从学理层面可分为组织基础、决策结构、制度规范、评价体系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面临专业群组织基础整合融通与治理过程虚化、弱化;专业群决策结构跨界多元与行业、企业主体缺位;专业群制度规范柔性协同与专业群管理行政化;专业群评价体系导向理性彰显与评价行为工具性等矛盾困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显示,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优化路径为:组织基础从"虚化"走向"实体";决策结构从"管治"走向"共治";制度规范从"刚性"走向"柔性";评价体系从"割裂"走向"融通"。  相似文献   

7.
职业本科教育:时代价值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新技术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热切期待.从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试点过程中呈现的合办、升格、转设、转型四条路径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诸多困惑与问题.要真正使这些工作行稳致远,还需要倡导基于证据和多重立场的试点政策研究,加大国家急需专业的本科职业大学布局,积极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向职业类大学转型,制订体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相关制度标准,明晰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推动职业本科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应然之意,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的合并转设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本科的关注与讨论。文章在对合并转设问题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五方面着手进行价值重塑:一是健全配套制度和相关实施方案,构建全面、完善的职业本科制度框架体系;二是加大研究设计力度,推进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三教”改革等系统建设;三是强化类型特色,明确其定位区别于应用型本科及普通本科;四是审慎确定举办主体,首选高水平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共关系处理水平,增强职业本科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职教育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完善高职教育治理结构,优化高职院校治理,已成为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协同治理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是回应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战略诉求,应对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现实挑战,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当前,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面临协同治理理念转变滞后、协同治理主体明显失位、协同治理制度供给不足、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因此,需构建出以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为前提、以打造治理协同体为重心、以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为保障、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为关键的“四位一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困境,推进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以"内部优化、外部协同、章程统领"为路径,探索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横向上"权力平衡"、纵向上"重心下移"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社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发展;实施"章程为统领"的制度改革,协调有序地推进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关键。当前相关研究处于就公共治理看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多元理解中,理论意涵与实践内容间仍有认同差异。基于系统思维方法,从理论认识、内容分析、实践取向方面对高校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进行元分析,聚焦系统治理维度下的责任主体、核心要素及结构关系,探讨从目标、制度体系到组织管理再到治理机制创新的体系化构建。系统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优化,既把握制度有限性与主体能动性,也需平衡系统资源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实现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满足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就业的迫切需求。文章旨在阐明职业本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探讨了职业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在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模、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明确培养定位、深化校企合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和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等相应的策略优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职业本科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学校治理转变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学校推行教育综合治理理念下的“学校治理”,坚持守正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制度”走向“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进化过程,具体是指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为依托,借助制度、机制、政策、技术等因素,促使高职院校多元治理能力保持协调进步、务实高效的一种趋向与动态过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统筹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大学本科教育实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本质要义。内部善治能够从目标、手段、结构、过程、结果等层面助推大学实现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大学内部善治视角,在性质、实践和测度上界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聚焦本科教育管理失效问题和学术史上大学内部治理研究的核心观点,选择人才培养职能、五育并举制度、内部善治架构、课程教学实践、大学组织文化等内容,构建了大学内部善治框架。以此阐明价值观照、制度适配、组织分治、知识融通、动力支持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内部善治逻辑。构建了追溯育人价值、调控教育制度、改良管理组织、补给学科知识、激活发展动力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内部善治理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多元共治能够统筹协调高职教育工作,形塑多维、多层、多界与多域的复合型治理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治理模式由“单维”“分裂”向“多元”“融合”转变,可推动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等办学主体实现多元共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职教育多元共治有助于完善现代治理标准、优化高职教育治理结构、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诉求,结合高职教育多元共治的多维解码与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明确高职教育治理定位,强化战略研判力;完善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力;优化高职教育治理手段,提升资源整合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职院校是构成整个教育完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现代化也关乎整个教育的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厘清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治理主体内外关系建构、多重网络单层次的作用机制和治理系统内生可持续运转四大内涵特质的基础上,应从治理思想、治理体系、治理制度、治理人员和治理手段五方面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教育治理,"治"的是权力,"理"的是关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内部关系呈现复杂性、混沌性、挑战性、失衡性和不适应性。高职院校外部关系的关键即为与政府的关系,院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为鱼和水的关系,院校与企业、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关系。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要素,即院校运行和决策的系列制度安排和权力层级构造,均是围绕着治理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而重构。由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高职院校治理体系须在法治、共治、善治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又因为职教环境不断发展变化,治理体系的构建体现区域性、开放性、跨界性、系统性、共赢性的特征。"三治"和"五性"的实现,需要依靠有效公平的制度规范、运作有序的权力机构和良好协商的沟通平台。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大学治理现代化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提供了三重逻辑遵循: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育增值过程;去主体中心化,激发内生治理意识。在实然状态中,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在认知、方法和实践层面陷入窠臼,即面临为了评估而评估、工具理性的遮蔽、多元主体的失衡等现实缺憾。由此,以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新时代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实践进路应为:一是坚持理念与行动并构,构建学生参与评估的能动框架;二是定量与定性结合,创新健全常态化的监测评估方法;三是坚持自评与他评统一,形成多元协商共治的有机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强晓琴 《知识文库》2023,(12):122-124
<正>发展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发展需求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新职教法的实施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也给其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知识分类理论中,“三创”教育属于元认知类,是职业本科院校特色化育人体系的必要环节。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为例,探索职业本科院校“三创”教育的提质路径。职业教育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和高质量发展给全社会人才技能发展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的背景下进行的。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