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对两者深度融合教学的探索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思政课启智明理的功能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中得以充分展现,又在教师知识素养提升后增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人工智能情境充分助力学生思考探究及知识迁移,最终使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真正起到培根铸魂、笃行拓新之效。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教学智能诊断助力教学改革、整合智能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容供给、建立一体化核心智能课程体系、智能精准教学助力学生成长、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只能赋能教师教学,不可能替代教师行使教学权。从权利的生成逻辑来看,教师教学属于公共性、专业性与法定性相统一的权利,替代型人工智能教学论者所倡导的完全替代型教学与部分替代型教学存在着权利主体公共性缺失、专业义务履行不能与法律责任承担不能的法治困境,故而不应对教师教学权产生实质性冲击。但人工智能却可能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使得教师教学发生内部技术性替代,进而导致部分教师丧失教学权。为了保障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教学权利,应构建起教师智能教学权主体性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对教师行使智能教学权条件与能力的保障力度,并为教师保留一定的智能教学方式自主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开辟了外语教学改革的新时代,在为全面开展智慧教学奠定技术基础的同时,也促使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其配适,发生改变。本文以TPACK知识框架为指导,从整合技术的英语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英语教学法知识三个维度,重构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旨在为外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校智慧教学融合了高校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已成为大数据环境下现代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之一。本研究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视角,审视其内嵌于高校智慧教学空间的融合实践可能性,试图构建一种将方法、技术、资源融为一体的“三维空间设计(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数据联通空间)”。为此,面向不同主体(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来刻画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教学应用图景,以期理顺智慧教学空间融合的实践面向逻辑,旨在进一步助推高校智慧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时代,大量的碎片化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多维变革,要求关注知识整合、能力融通与素养提升,从点位的教知识走向培养完整的人。整合发展已成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性需要在其专业实践活动中考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为教师专业性考察提供了分析视角.纵观近四十年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依次经历了从获得知识、发展学力到提升素养的“基因”演变.教学改革表现出了人回归教学核心的基本特征,并伴随知识的“功能扩大”与“意义挖掘”,教学从传统“三中心”逐步走向“深度”.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经历了从“教书人”到“教学者”,再到回归“教育者”的角色变化.基于近四十年教学改革基本特征及教师专业人角色的审视,文章尝试从“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精神与品格”“教育教学价值观”反思构建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元宇宙中国教育范式研究视角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工智能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人工智能教师的信息素养,按照中国电子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体系要求,打造了教师信息素养与人工智能教学系列课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人工智能为支架的线上教育模式,称之为空中课堂教学模式,被赋予了“点播+直播”的互动学习方式以及助力教师提升人工智能教学能力的新内涵。系列课程设计结合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发展,从教师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从教师的基本功入手,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内容设计合理,符合新课标对信息科技教师素养的要求。直播教学与时俱进,从新内容、新视角突出了人工智能这一信息科技课程中崭新且重要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然而师资匮乏成为课程建设的瓶颈,亟须大力开展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其中,教学效能感的培养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投入、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文章基于TPACK理论设计专业发展知识体系,结合教学自我效能感提升途径和有效教师专业发展要素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发展活动框架,并以40位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25天的实验干预。问卷和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这种专业发展活动显著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人工智能教学效能感,且具有不同先验知识的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发现揭示了文章所构建的专业发展知识体系和活动框架在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工智能教学效能感方面的有效性,并会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大力推动线上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突显。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师培养策略,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从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讨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智能为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带来转折性发展机遇。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并促进其生命价值的完善。从教育的本质和知识的价值出发,分析教师角色定位的专业基础,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路径,能够客观分析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全面理解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国外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渐丰富,国内关于人机协同的研究多偏向于宏观理论探索,实践研究较少。鉴于此,研究以近三年三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中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相关文献为样本,以人工智能局部替代教学、赋能教学为焦点,分析国外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研究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国外研究者在探索认知特征、学习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关注将机器学习、逻辑推理、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各类教学、学习、决策等工具、系统、平台中,支持构建体验学习情境、规范学习行为、评估学业水平和能力结构、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内容等研究,旨在通过人机协同优化教学方式与路径,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发人工智能教学产品、理解学习的本质、探索教学规律等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可供借鉴的研究范式,但也存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研究狭窄化、碎片化、微观化等问题,后期还需从宏观、中观层面开展人工智能与教学的关系研究、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教师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形态研究、人机协同背景下的教师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素养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点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来满足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学习知识。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助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初中师资团队的建设与提升。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初中教学工作中进行充分分析,促进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近年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发展,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实施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文章针对计算机专业师范生的特点,从教师TPACK发展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学习者分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几方面,以课程设计和实践设计为主线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为未来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已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借鉴该思想促进我国教学改革,避免在实践中误用或泛用,本文在对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作简要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指出其适应性条件,并对该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进行论述,希望我们在借用此理论时能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更为理性地对待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阐述交通工程课程教材体系现状,提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概念。从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图像模式识别与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以及从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佳莉 《江苏教育》2023,(52):34-35
新课标的落地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其中,人工智能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是许多一线教师面临的挑战。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人工智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反思与建议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而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知识在这个主阵地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索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知识的形成机制,可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甘南州三位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深入的访谈,剖析了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的人工智能课程改革,注重培养本科生在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交流协作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与挑战的精神,教师通过设计完整的科研实验案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项目为驱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体验到学术研究的乐趣。教师选择国际皮肤成像合作组织(ISIC)国际竞赛的图像数据集,要求学生分工协作搭建“微分神经网络”,以解决皮肤图像和皮损图像的二分类问题,作为人工智能课程成果导向教学改革案例。教学结果表明,微分神经网络能够很好地完成皮肤图像和皮损图像的二分类任务,皮损图像的查全率为90.23%,查准率为84.24%, F1指标为87.13%。基于成果导向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